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82|回复: 4

道姑李莲翠 (序二)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20 14: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道教神仙评传 (节选一小部分)



道教的“三清”之一的老子



天兵天将存在于道教的神仙之中



苏州玄妙观供奉的老子



北京白云观供奉的唐代老子像



外国弟子打坐



外国弟子上香

前言
道教是我国现有的五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中,信教人数最少的一个宗教。但中华民族从古流传至今的各种民族风俗中,却带有道教的痕迹最重,也就是说,道教的宗教色彩遗留给中国的传统风俗最强烈。这毫不奇怪,因为只有道教才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只有道教才与有着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同源同宗、同一个渊源脉络。所以也许更应该说,在道教的身上,有着强烈浓厚的中华民俗的痕迹和影响。
例如,正月初一过新年、放爆竹(顺便提一句,火药也是道士的发明,是道士在炼丹时的意外发现)、春节拜年时的压岁钱(压祟钱)、正月初五“破五”接财神、元宵节(上元节,同时也是道教祭祀东皇太乙的日子)。
在有些著作中,将道教归结为因积德行善而创立的宗教,也有不少宗教学者,将道教归结为一种避世、遁世的人生观,许多的道教中人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这个认识是不正确的。道教在中国历史上成立之初,原本是一个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民众宗教,它有着强烈的追求平等、自由、民主的色彩。你只要仔细研究一下道教的前身——五斗米教的追求目标和运作方式就明白了。道教贵生,重视生命,“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最明显特征。随着历史的发展,道教中历代的知识分子们,将道教一步步引导到追求长生的神仙信仰,黄老学说淡化,老庄学说胜出,道教建立起了后来的形象。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引入和影响,道教积德行善的宗教特征才日益明显。
其实说到本质上,积德行善也是当代每一个宗教的最基本特征。没有积德行善这个本质的特征,这个宗教的存在基础也就消失了。在这个积德行善的基础上,我们依次介绍评价一下道教最主要和最常见的诸位尊神,以及它们的基本特点。
三清
玉清圣境元始天尊 玉几下 清微天宫
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生于太无之先,禀自然之气,初称元始天王。有的地方直接称作“盘古真人”,是道教的开天辟地之神。东晋葛洪的《枕中书》称,“昔二仪未分,溟滓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元始天王,游乎其中”。因其前身是盘古、元始天王,就称为元始天尊。这位元始天尊正因为据说是盘古的化身,所以他比天地还要神圣,因为天地是他开辟出来的,他的夫人,就是道教中的最高女圣——太元圣母,先后生下扶桑大帝东王公、太真西王母等等位极高的天神。
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称,神灵所居之处是“玉清三元宫”,元始天尊居其“上第一中位”,即三十六天中之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天之最高位,即三十五天之上。玉清境内,有紫云之阁,碧霞为城。众神仙按时上玉清境朝拜元始天尊。道教宫观大多设有“三清殿”。元始天尊常以手持混元珠像居于大殿神像的中位。在大型道教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或神像,也均以元始天尊为中位。元始天尊的神诞之日是正月初一。中国的民间自古过大年初一,这就是道教的“天腊之辰”。
上清真境灵宝天尊 玉几下 禹馀天宫
灵宝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道教宫观里的三清殿中,灵宝天尊常以手捧如意之像居元始天尊的左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多设有三清神位,以灵宝天尊居元始天尊的左位。灵宝天尊的神诞日为夏至日,约在农历五月中。民间于夏至日的供奉常以灵宝天尊为主神。
太清仙境道德天尊 玉几下 大赤天宫
三清是“道”的化身,是道教所供奉的诸神中职位最高的三尊神祗,全国各地,凡有道教,大都建有“三清殿”,供奉这三位道教始祖。其中,元始天尊象征道教的第一大世纪,混沌宇宙的“洪元”时期;灵宝天尊象征道教的第二大世纪,阴阳分明的“混元”时期;上述的二位太尊仅存在于神话之中,无任何的文字历史档案可查,只有代表道教的第三大世纪,万物生长的“太初”时期的道德天尊,才有了老子李耳生存活动的历史记载,有出生地和毕生事迹可查,有著作《道德经》可学。在中国民间,还有《西游记》上面,将道德天尊称作“太上老君”,比喻为“道祖”。还有一点,老子,原本姓老,名耳,字聃,楚国人,因中国古代“老”与“李”同音,所以变姓为李。
《玄门日诵早晚课》中的“太清宝诰”,就是讲的这位太上老君。道教宫观中的三清殿,都有太上老君之神像或神位。其神像常作一白须白发老翁,手执羽扇,居元始天尊的右侧位。在道教大型斋醮礼仪中,也均设有太上老君的神位,亦居元始天尊的右侧位。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之神的诞辰日为农历二月十五日。道教以太上老君为教祖,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日大多举行祝诞聚会或祈福延寿道场。齐梁道士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定太清太上老君为第四中位,居太清境太极宫,即三十六天中之第三十四天,在三十三天之上。
《西游记》则秉承中国民间传统的说法,道德天尊被称为“太上老君”,是玉皇大帝手下十分重要的属臣,在天庭上住在偏僻的兜率宫,以用八卦炉炼仙丹为业。许多道教宫观除比较正规的三清殿之外,还另设老君堂,单独供奉这位道德天尊。
三清总称谓:
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 玉几下 三宝景阳宫
三清的称谓产生于唐代,但那时的三清以老子为首,另二清之神为南华真人庄子,冲虚真人列子。现在的道教三清产生于宋代,至今不过千来年的历史。道教产生三清的提法,也是受到外来佛教的影响。佛教的大雄宝殿供奉着三世佛或三身佛,受此影响,道教于是开始产生自己至高无上的三清尊神。
四御(有的也称作四帝)
四御指的是道教三清尊神下的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尊神: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道教宫观中多有在三清殿以外,另设有四御殿,供奉四御尊神。在大型斋醮仪礼活动中,除了供奉三清外,也另外设有四御的神位。
四御各尊神也分别有其神诞之日,玉皇大帝为正月初九日,紫微北极大帝为十月二十七日,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为二月初二日,后土皇地祇为三月十八日。
玉皇:
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 御陛下 昊天通明宫
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在四御当中名列第一,玉皇大帝是万神之主,位居三清之下,众神之上,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为天上的第一尊神。在道教中,是总执天道的最高之神,统御主宰道教所概括的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阴阳祸福。玉皇大帝地位虽高,但辈分却不大,产生于唐代,道教诸神基本上完备了之时。据《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玉皇大帝乃昊天界上光严凈乐国王与宝月光皇后所生之子。每年农历的腊月二十五,是玉皇大帝的出巡日,所以,道观要在二十四日的子夜,举行接驾仪式,做道场迎接玉帝的光临,二十五日白天,要举行迎祥赐福道场。正月初九是玉皇的诞辰,道观还要做祝寿道场,诵经礼忏。
玉皇大帝的形成自唐代开始,在南朝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中,玉皇和玉帝分别是两位尊神:
玉清三元宫上第一中位右位第十一:玉皇道君
右位第十九:高上玉帝
到了宋代,玉皇大帝正式进入到国家的祭天大典中去,玉皇的尊号正是产生。
玉皇大帝臣服于道教的三清,这只是道教自己一厢情愿的做法。在中国民间的排列中恰恰相反,三清是玉皇大帝的臣属。道教先人做了巨大的努力,不断调整玉皇大帝在道教中的位置,一度进入到三清之列,排名三清中的第二位。
紫微:
万灵之主紫微大帝 玉几下 星汉天宫
紫微另有名为:紫微元皇天尊。在四御中名列第二,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所以,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是紫微垣中的大帝座星君,居于中天,也是万星的宗主。
天皇:
百灵之宗天皇大帝 御陛下 勾陈上宫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职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统御诸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所以,北极帝座之左四座星组成的勾陈,位同北极,为天转之枢纽,在四御中名列第三。
后土:
万灵之主后土皇地帝祗 琼阙下 九华玉阙
在四御中名列第四,是一位女神,职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后土皇地祇,是天地中央之像,唐代以前作男像,唐武则天时出现女像。人又称“后土娘娘”,李莲翠是在《玄门日诵早晚课》中的“后土宝诰”认识的这位娘娘。
另外,后土也称作土皇,是道教的地神,神号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唐代以来,随着风水之术的广泛流行,道教信徒在动土、上梁、安宅、镇宅、建桥、铺路时,常要举行礼谢土皇的斋仪,以祈求路桥畅通、家宅平安、降福消灾。
中国的民间,习惯上也称后土为“天后娘娘”或“天后圣母”。实际上是将另一位产生自宋朝福建兴化府湄州的那位林氏女混为一谈了。清康熙二十三年时被封为天后,奉旨建庙,安置神像,庙前得以建立文武百官的下马石碑。在春秋祭祀。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相传是后面这位天后圣母的诞辰日,要加以祭祀。许多地方在每年的二月、八月的上旬还有春秋的祭祀。在东南沿海地区,将天后娘娘看作是海上平安之神,一年四季以香烛、鲜果、糕饼、三牲供奉祭祀。
四御总号:
大罗玉京金阙四御四皇上帝 御陛下 四御宫
四御是辅助玉皇大帝的三位天帝和一位天后,也是辅助三清,管理天、地、人间的四位得力助手,在道教中的地位仅次于三清。据不同的记载,四御还有另外一种排列方式:第一位是上面那位紫微北极大帝,第二位是勾陈天皇大帝,第三位是位女性,后土皇地祗,第四位是南极长生大帝,又叫作南极仙翁或南极老寿星,这中间已经不再包括玉皇大帝了。
在最初的道教典籍中原是“六御”,后来,为了符合道经的四辅(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要求,从最初的六御中去除掉了“太乙救苦天尊”和“长生大帝”,成为了现在的四御。
四极:
金阙都堂主宰天蓬天猷羿圣佑圣四真君 法陛下 金阙都堂院
在宋代以后,也有以四极大帝作为四御的。四极大帝也各有职能,即: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主管万灵之寿夭,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主管救度众生。其中,因为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主管万灵之寿夭,所以也被称为“寿星佬”。
南极:
南极生长大帝统天元圣天尊 御陛下 金阙高上神霄府
道教称“南极仙翁”,民间俗称为“寿星佬”,以仙桃和灵芝草使人长寿。故民间有“男拜寿星,女拜麻姑”一说。在星宿中,寿星为二十八宿中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中的头二宿的角、亢星,
三皇:
天地人甲三皇上帝 御陛下  三皇帝阙
开明祖劫天尊 御陛下 天地人甲宫
三皇原本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先贤、人神,道教将伏羲、神农和轩辕黄帝列为三皇神,以便时时祭祀,供后人瞻仰。在武昌的长春观,四川青城山天师洞,都看见供奉有三皇的神像,尤其天师洞供奉的三皇石刻神像,产生于大唐开元年间,迄今近一千三百余年,神像高一米,或怀抱八卦太极图,或手持草药,相貌逼真,令人赞叹。
五老:
东方青灵始老苍帝九气天君 阙下 青灵始老宫
南方丹灵真老赤帝三气天君 阙下 丹灵真老宫
西方皓灵皇老白帝七气天君 阙下 皓灵皇老宫
北方五灵玄老黑帝五气天君 阙下 五灵玄老宫
中央元灵元老黄帝一气天君 阙下 黄灵元老宫
五老就是五星(金、木、水、火、土)的化身,为五行之神,并进一步演化为东、南、西、北、中五帝,为五行五方之神。每位帝老又各有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
五老总号:
天地始祖五老上帝 阙下 五老帝阙
在天神之下的大地方位之神。
王母:
万仙至尊玉池王母宠德碧霞元君 懿前 瑶池仙宫
全称西王母。西王母的名号很多,有九灵大妙龟山金母、太虚九光龟台金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等尊称。
根据史料,西王母原本是中国一个古部落的名字。在《尔雅·释地篇》中说:“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汉书·西域传》中记载:“条支临西海,是西王母乃西海荒远之国,从未有人至其地者也。”现代人考证,西海,就是现在的波斯湾,条支,在今天的西亚伊拉克一带。东汉和帝永元九年(公元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大秦(当时的罗马帝国),一直走到条支,临西海而回。
还有学者认为,西王母是中国古代生活在青藏高原的羌族母系氏族社会的总称呼。在《山海经》的《大荒西经》中西王母有了半人半兽的形象。以后到了《穆天子传》,西王母才有了现在这样的贵妇人形象。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不婚不嫁的女神是不行的。最早的民间传说里,西王母是嫁给了黄帝,住在昆仑山中的。在秦汉道家、道教兴起的时代,人们为西王母配上了东王公,专司女神的升降事宜。而在中国民间的传言,西王母则是与那位辈分小了不知许多的玉皇大帝做太太,所以中国民间的老百姓一般习惯称她为“王母娘娘”。许多道教宫观供奉她为“西王母”, 又称西姥、金母和金母元君。东晋葛洪的《枕中书》中,元始天王的第一个孩子是扶桑大帝东王公,即天皇;第二个孩子就是九光元女西王母,是道教中的大神。在道教女神仙中排列第一。
西王母为女仙之宗,居昆仑之间,有城千里,玉楼十二,琼华之阙,光碧之堂,九层元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山。元始天尊授西王母以方天元统龟山九光之箓,使制召万灵,统括真圣,掌管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隶属于西王母管辖。道教和民间一直将西王母作为长寿的象征,以西王母作为金箓延寿道场的主神。据传,仙人升天,最先要拜会的就是西王母,其次是东王公,最后才去拜见原始天尊。
此外,相传王母还是掌管不死药和延年益寿仙桃的大神。
观音:
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圆通自在天尊 莲座下 洛伽山
观世音原本是来自印度的神,观世音的名号也来源于佛教产生之前的古印度的婆罗门教,最初的形象是一对孪生的小马驹。佛教产生后,观世音成为佛教的神,号称“菩萨”,传入中国后,也是湖北人最崇敬的神灵。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很多年里把武昌的珞珈山,当成了观世音所在的洛伽山,结果以为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近在咫尺,空欢喜一场。中国的民间相传观音的生日是在农历的二月十九日,成道日是在六月十九日,涅磐日是在九月十九日。所以每到二、六、九月,到各庙宇朝拜观音的民众踊跃不绝。不过,在各个道教宫观中供奉的,观音已经更名为“慈航大士”或“慈航真人”,找观音很难见到,找慈航则一找就见。
观世音在印度佛教中原本是男身,传入中国后,自南北朝时期,观音由男身转化为女身,道教的观世音故事见于《灵宝经》中。因为道教神仙众多,观世音到了道教,不仅名称变为慈航道人,主要的功能也变为“赐子”,所以民间更多的称呼她为“送子观音”。
斗姥:
圣德巨光天后摩利支天大圣先天斗姥元君 懈座下 大梵天宫
在宋代以后才出现在道教里的尊神,也称作“大圣圆明道母元君”。还有许多的道教宫观里称作“斗姆”,她是北斗众星之母,在道教女神中的地位仅次于“王母”。据传说她一共生有九个儿子,除了老大是勾陈大帝,老二是紫微大帝,其余的七个是北斗七星。斗姆又尊称为圆明道母天尊,在各道教宫观中都建有斗姆阁,在道教诸神中间地位显赫,在各道观中的香火也很盛。只是斗姆的外观形象与常人有异:四个脑袋、三只眼睛、八条手臂,这种形象来自佛教的中介,由印度的摩利支天的形象而来的。在道教神仙中排列在三清之下、四御之上。据说由于斗姥的神通广大,人们只要在上春日一心斋戒,恭礼祭拜斗姥,即使有十重罪恶,也可以得到解消,所以斗姥的香火从来旺盛。
太阳:
日宫郁仪帝君慈辉朱日天尊 垣下 郁仪扶桑宫
就是“万物生长靠太阳”的这个太阳,湖北在每年的正月初三敬日神,届时,各宫观道士捧盘 收饭以祭日神。道教以日为阳精,称其为日宫太丹炎光郁明太阳帝君,或称日宫太阳帝君孝道仙王,作男像。
太阴:
月府结璘皇君妙果素月天尊 垣下 素曜天宫
紧接着太阳的,当然是月亮了,月神是位女神,又称“太阴元君”, 道教以月亮为阴精,称其为月宫黄华素曜元精圣后太阴元君,或称月宫太阴皇君孝道明王,作女像,在道教女神仙中排列第四。八月十五设条案,上香烛,供瓜果,敬月亮菩萨,中秋拜月,也是湖北人流传已久的重要习俗,寓意在于合家团圆,祝出门在外的亲人平平安安。当然,道教中的这个“太阴”之神,与以后民间传说的广寒宫小神嫦娥无关。
三星:
紫微龙德福禄寿三星真君宏德广应天尊 星垣下 天德福幕宫
福禄寿三星是中国民间的吉祥神,其中的寿星还是从“四御”的南极那里请来的,但道教的宫观里面很少供奉他们,他们大都被请到了百姓人家的私人府宅里面,地位和受欢迎的程度要超过了灶神和门神,与财神并列称雄。
五星:
金木水火土五镇星君五行应运天尊 星垣下 造化利生宫
以上都为天上的星辰,也称为“五斗星君”。五星指的是岁星(木星)、荧惑星(火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镇星(土星)。五星又称五曜,在道教中位居“神”位,历史上长期为中国民间所供奉。《云笈七签》之《总说星》节中,五星各有名号:东方岁星真皇君(又称木德真君),名澄澜,字清凝。南方荧惑真皇君(又称火德真君),姓浩空,讳维淳,字散融。西方太白真皇君(又称金德真君),姓浩空,名德标。北方辰星真皇君(又称水德真君),名启垣,字积原。中央镇星真皇君(又称土德真君),名藏睦,字耽延。
七星:
中天大圣北斗七星延生星君 垣下 北斗旋玑宫
五星加上日、月,合称七曜。道教尊七曜为神,名为星君。古时称“拜斗”,大都指拜北斗,泛指拜五方星斗。
太白:
太白太素小阳白皇上真帝君 圣下 太白太素宫
道教中的太白,就是“太白金星”,属天上的星辰,五曜之一的金星,西方太白真皇君(又称金德真君),姓浩空,名德标。太白原是位女性,主干戈兵事,太白星的出现,预示有大的兵灾侵犯。汉唐时期都是如此。明代以后,太白成为和平之神。
无量:
三十二天上帝度人无量天尊 御陛下 度人无量宫 无量天皇宫
道教供奉的神仙里面,原本排列在佛教里的神仙不少,无量寿佛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尊。一身二跨,一仆二主,两边都接受人间香火,有观世音的先例摆在那里,看来这种“兼职”上面是允许的。
真武:
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 御陛下 北极真武宫
真武大帝,又称玄武神,玄天上帝。原本是中国古代的“四象”神之一,北方七宿(北斗七星)的化身。在道教中,玄武的地位并不高,与青龙、白虎、朱雀共同组成四方护卫神,玄武主北方。宋代之后,玄武的地位开始升格,成为镇守北方的玄天上帝、真武大帝。明代时北京的明成祖战胜了南京,承袭了皇位,代表北方的真武更是被抬得登峰造极。
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凈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长成后,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玄武是北方七宿的总称。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求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这是湖北武当山紫霄宫供奉的地方神,官名大号可远不止这些,比如,玄武大帝、真武帝君,但外观不像历代的帝王,倒像一落魄的乡村道士,一贯披发跣足,脚踏龟蛇,一副怪怪的样子,一点也看不出从小娇生惯养的“太子”样子。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日,是真武大帝神诞之日。各地真武庙均有奉祀祝诞祭典。其中以武当山进香朝拜为最盛。
天真皇人:
校经主宰大夫天真皇人 法幕下 画一天宫
广成:
太玄元父广成天师金亭序事赞化祖师真君法箓常中天尊 清城洞天宫
中国民间称之为“广成子”,这是四川青城山主要供奉的地方神,也是尊称排列最长的一位神祗。最初崇元观的各位师兄师姐都不熟悉他的底细,把他当成了四处乞讨为生的江湖游道。后来听师傅讲解,方知道广成子是所有道士的老祖先,资历甚至远远大于三清之一中的那位道德天尊老子。据传说,广成子是黄帝统一中原之后前往崆峒山专程拜访的学道的老师。你算一算,老子生于大约公元前570年左右,迄今不过两千多年时间,而黄帝的时期迄今至少在四五千年前,广成的道家祖宗地位牢不可破。
见《庄子》、《抱朴子.内篇》和《神仙传》。
(下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9-20 14: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道教180问》好像都是这些。我小时候原来最喜欢看香港鬼片,林正英僵尸系列,倒是保留了不少道教符箓的民俗,反复看。《双瞳》《蜀山传》都是很好的中国民间传统信仰背景的电影,看了好多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9-20 14: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符菉属正一道,张天师那一派,全真道热衷于个人修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9-20 14:5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道士也是这么说,现在民间可能只有大学生会认真去复兴民族传统文化,老一代特别油腻,每天满口文化、国学的那种尤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25-3-30 22: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7 13:33 , Processed in 0.1273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