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94|回复: 1

道家文化与政治智慧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2 14: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家的哲学概括为“无为而治”。
“无为”不是躺平,而是“无不为”,或曰大有所为。
一、“无为”治国则国泰民安
秦始皇非常“有为”,灭六国、征伐四夷,驱使几十万上百万民工搞大型工程,结果把百姓折腾死一多半,把秦帝国14年就折腾得灰飞烟灭。
汉朝初年,汉文帝吸取秦朝折腾致死的教训,尊奉“清静无为”的黄老之术。
君主为何无为?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就是说皇帝不好大喜功,不折腾百姓,人民就富了,道德行为就端正了,社会风气就醇厚了。因此汉文帝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将赋税降到三十分之一,三年才征收一次徭役。矿产资源允许百姓开采,国家不再垄断的暴利的盐铁,而向民间开放。对外也以和亲的方式来避免发生战争,即便匈奴侵袭也以守待攻。文化政策上也不搞管控,推动了几派思想学说自由发展。
文景之治稳定了社会秩序,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太仓里的粮食多到腐烂,国库里钱财太多,甚至连串钱的绳子都已经朽断。小河有水大河满,民富了国家自然强大了。这是“无为而治”、“民富国强”的治国模式。
后来的王朝凡是“无为而治”,都成为盛世。大唐尊老子为圣祖,“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李唐一朝,“顺天之时,顺地之性,因人之心。国无为之道也”。所以唐朝的无为缔造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与文景之治交相辉映。
“无为而治”成就了著名的汉唐盛世。
凡是喜欢“有为”(折腾)的皇帝,都把国家整衰败了。
例如汉武帝好大喜功,打了三十多年战争,把他爹他爷爷留下来的丰厚家底全折腾空了。百姓或战死于沙场,或死于重税和饥荒,全国人口锐减了一半。隋炀帝胡折腾,连年的拓边战争和大型工程,把百姓折腾死上千万,最后把自己也折腾死了。明英宗好大喜功,带领50万大军御驾亲征蒙古瓦剌,结果全军覆没,他把自己也折腾成俘虏。如果不是于谦拼死组织军民死守北京城,明王朝就完了。
二、“无为”是高明的生存智慧
道家的LOGO是阴阳太极图,老子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当“阳”(福)达到最高点时,也是最危险的时刻,因为“阴”(祸)同时增大,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一个人的权力或财富达到顶峰,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老子告诫:不要贪恋权位,“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为什么?
功成身退得以善终
“伴君如伴虎”,皇帝最担心臣子取而代之,所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
春秋越国灭吴,文种和范蠡功高盖世。越王勾践做了霸主后,范蠡劝文种:越王的貌相是拱嘴长脖子,这类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赶紧走人。文种醉心权位不肯走,范蠡飘然而去,带着西施云游天下,经商成了春秋时代的首富。文种被越王赐死时,肯定后悔没听范蠡的。
西汉道家人物张良,刘邦得天下坐上龙椅,得力于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第一功臣。所以刘邦论功行赏,对张良说“你可以在齐地任选三万户做食邑”,众臣无不羡慕。但张良坚辞不受,不得已接受了留侯这个封赏,这个功劳第一的封赏却排在朝臣的第62名。后来韩信被杀,萧何坐过牢,唯有张良得以善终。
谦卑是成熟、成功的人格
老子说:“满招损,谦受益”,“江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能下之”。人任何时候都应放低身段,才能成就大事业。
明朝某官员就任苏州太守,听说本地裁缝手艺高超,就让管家带布料做官服。裁缝问“您家老爷做官多少年了”?管家说这和做衣服有毛关系?裁缝师傅说,如果你家老爷做官不久,我就做前襟长后襟短,您家老爷如果做官十年以上,我就做后襟长前襟短。刚做官的人志得意满挺胸凹肚,前襟拉高就和后襟一般齐了;如果您老爷做官久了成熟了,成熟的稻穗总是弯着腰的,那么前襟和后襟就一般齐了。
地位最高者莫过皇帝,帝王高高坐在龙椅上,大臣在下面三跪九叩,他觉得爽极了。但是汉文帝刘恒对大臣们相当尊敬。在朝堂开过会之后,他要亲自站起身来送宰相出宫,人家都走远了,还在那儿频频招手。所以汉文帝获得群臣的爱戴与忠诚,尽心竭力辅佐他成就文景之治。
晚年时大臣要为他建造豪华陵墓,汉文帝不同意,说我其实是普通人,机缘巧合才做了皇帝。所以我的陵墓须用瓦器,不准用金银,不要修高大的坟,不要惊扰百姓。西汉末年赤眉军起义候,别的帝王陵墓都被毁了,唯独汉文帝的陵墓没人动,因为人们都知道没啥好东西。汉文帝的谦卑,死后还保全了自己。
周恩来在官民中人望极高,在于他的人格魅力。看到大街上的清扫工,他停下车来道辛苦。宴请外宾时,宴后到后厨感谢厨师。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进门时看到站岗的老兵,认出他是国共停战谈判时的卫士,周恩来握手并且叫出他的名字,老兵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大国的总理,一点儿没有架子,居然还记得我。
三、道家智慧的现代启示
“谦退”的高明
邓小平是成熟的政治家,在国际关系上提出“韬晦”战略,“永远不当头”。这正是道家的“谦退”智慧,因而赢得了各国的合作,外资的进入,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反之,吹嘘“厉害了我的国”,还要灭了这个灭了那个。这样的国民心智太幼稚了,会把自己弄成孤家寡人四面楚歌。
改革开放后有的老板迅速暴富,他们不懂得“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盛极而衰”的哲理,牛气冲天不可一世。但就像雷阵雨,财富来得快也走得急。全国工商联调查数据: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8年。
那些进入富豪排行榜的大老板们,也往往自我膨胀,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一挥数亿盲目扩张。吃瓜群众们“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开盛宴,眼见他楼塌了”。例如房地产老板许XX、王XX等,弹指一挥间就从首富沦为“负翁”,当年发财有多牛,现在负债就有多惨。还有互联网大咖马X,多年来站在中国聚光灯的中心,粉丝亿万,拥有218亿美元财产。但很快乐极生悲,被权力盯住了,不得不黯然退场,夹起尾巴做人。
道家智慧的经典诗词
居安思危
杜荀鹤《泾溪》警示:“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人处于险境时,小心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反倒安然无恙。往往认为平安无事时,大意失荆州,一失足成千古恨。
古人留下“居安思危”的成语,不是说着玩的。
盛极而衰
因此薛逢(唐)警示后人:“盛去衰来片时事人生倏忽一梦中”(《君不见》)。方至(宋)说:“缺多圆少如明月,盛极衰来物易秋”(《句》)。
《红楼梦》的贾府,世代簪缨,尤其是大小姐贾元春做了皇帝的妃子,贾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达到极盛。这是贾府人都昏了头,只有秦可卿一人头脑清醒,她去世后给荣国府总经理王熙凤托梦,说婶娘你别看咱们贾家富贵荣华,但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婶娘要及时抽身退步。但王熙凤正是大权在握春风得意之时,哪里听得进去。
突然一次政治风雨袭来,贾府大厦瞬间倾塌,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王熙凤死得很惨,被狱卒用一张破席子裹着扔到了荒郊野外的雪地里。
“否极泰来”
老子说“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人生跌倒低谷时不要沮丧,阴阳流转,否极泰来,你的好运就在前边呢。这也是道家的智慧。
元朝皇帝挥起蒙古弯刀,一刀砍断科举的梯子,知识分子只好集体躺平。元朝皇帝知道汉族士大夫是最不安定因素,所以将他们打入社会的下九流,“八娼九儒十丐”,身份还不如卖肉小姐。
上帝关上两扇门,又打开一扇窗。
文人为了填饱肚子,就去给戏剧班子写剧本。于是元杂剧拔地而起关汉卿《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等,成为经典名作。散曲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成为“秋思之祖”,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震撼千古···
散曲和戏剧高峰迭起,关白马郑等成为一代文学大师,永远辉耀在中国文学的星空。谁还记得那个时代的高官显贵?
【注】节选自李显卿《中国古代诗词导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2 15: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楚国道家文献出土数百万字,重新点燃了学术界研究道家、研究楚国历史的热情。汉承楚、并非秦,秦不过是插曲、歧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9 15:16 , Processed in 0.10137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