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20|回复: 4

怎么样来认识和学习《道德经》?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2-21 16:3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有闲,注册了知乎,在网上看了些文章,也有不少收获,这世界上贤者太多,所以从不敢写。首先要感谢乎友“哲仁”先生,在他的影响下写了点东西,以前从来不愿意写。
突然今天想讨论一下关于《道德经》。周末无赖随便写来,没有什么逻辑性,不看也罢。
中国读过老子的人,应该说有10%,受老子思想影响的则有100%,这就是所谓的“百姓日用而不知”。
所以贤者众多,不敢胡言乱语。只是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老子的高妙厉害之处,不需用我说,随便上网查查,比我说的好多了,我就不说了。
想随便说说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经》是宗教吗?(这个题目怕招骂,有意这样写的)

众所周知,中国有诸子百家。其中以道家和儒家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但除了道家也被称为“道教”以外(也有的说并不是一回事),但其他的都是“家”。为什么会是这样,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1.世界性宗教及其创始人(或主要影响人):

从世界范围来看,大一点的宗教大概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印度教(及其前身婆罗门教)、神道教、摩尼教、锡克教等。
基督教基本上可以说是由耶稣所创立,而耶稣(约公元前4年—约公元30年)出生于伯利恒 (今巴勒斯坦中部城市)。
伊斯兰基本上是由穆罕默德在公元七世纪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而穆罕默德(约570年-632年6月8日)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
佛教是由释迦牟尼所创立,而释迦牟尼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生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约西元前400-600年间附近。
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年的亚伯拉罕。
印度教也是古老宗教,可追溯到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间形成。但主要是于2世纪左右,综合各种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教,而在2世纪之前又被称为婆罗门教。
神道教是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的本土宗教。神道又称天道,语出《易经》“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顒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神道教到公元5至8世纪才有正式的名称,成为神道教。
摩尼教是三世纪在巴比伦兴起的世界性宗教。
锡克教于15世纪末由那纳克创立于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老子大约于公元前571年(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出生于楚(原为陈)国苦县。
2.宗教形成的异象

从上述的情况不难看出,世界性宗教大部分可以追溯到比较久远的文明初期,包括儒家和道家,其基本思想再向前追溯1000年是没有问题的,比如到《易经》的形成初期。
但其创始人,或主要影响人大多集中在公元前500年附近,包括中国的诸子百家。晚一点有耶稣和穆罕默德等。
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在那个不发达的社会,人类的文明突然同时觉醒,想到了创造宗教或学派。有感兴趣的在这方面也有不少的书籍研究,可以自己看看,不再多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圣人们的出生年代都是差不多的,特别是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来看。
3.说说中国的本土宗教

从普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诸子百家都可以说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但以宗教的定义上来讲,又都不能算严格意义的宗教。
佛教传入中国后,又与中国的诸子百家思想融合,最后成为了中国的佛教。特别是禅宗,本土化程度要更大一些,其中不乏文人、士大夫参悟。
其他的宗教中国基本都有人信仰,但也都含有本土的特质。
4.为什么中国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本土宗教

这个我认为和中华文明的内涵有很大的关系。其中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我不是学者,只是简单地理解和说明。
中华文明更注重的是“实用性”,这个“实用性”有点“功利”的意味,我们听起来很难听,但我想不到更好的词语。我想说的意思我们的先人,更注重于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尊重自然规律,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社会的管理和进步。
所以,最关键的来了。诸子百家大部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从社会管理的角度去立意。普通百姓不自觉地就把自己划分在了“被管理者”的地位,我们所学习这些、信奉这些的目的,大部分是为成为管理者一员而去准备。而宗教是从信奉者的角度来立意,是强调信奉者自律,目的是为了通过劝善、约束,以形成良好的社会基础和人文环境。角度不同,所以产生的结果和效果不同。
但也是由于这个“实用性”的原则,中华文明的所有分支都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也造成了中华文明的伟大的同化性。任何外来的宗教,都把其中具有“实用性”的一面被吸收过来,反又充实到中华文明中来。
这样有其有利的一面,文明得以不断地前进和发展,文化不断地丰富和优化。不利的一面,是思想不能有效的统一。从这个方面说,还是不要再过多地引入外来的思想为好,因为我们已经够复杂的了。
看看中国的传说就明白了,我们有个天庭,主管者是玉皇大帝,除了《西游记》中,其他地方百姓能知道他的故事不多了,这个天庭,包含了道家、儒家等等的各类圣人;后来又来了佛教,不好安排职务了,干脆因为从西面来,就又设了个西天。我们有个地狱,光管理者就有诸多教派。我们有个财神,怕不能普遍惠及百姓,于是设了好多个财神;我们家家都有个灶王爷,年年都要迎送一次,讲究的家庭,每次做饭还是要给他老人家供奉一下的等等。而我们更尊重的,可能是村头土地庙,因为这个土地爷传说中比较灵,于是诸神不拜,只供奉他老人家了。大家想想真正见过玉皇大帝庙的有几人,反而小神的地位更高、供奉更勤。
这有个小笑话。就是中国人登山,路过一个教堂,要恭敬地说上几句好话,因为这是神仙;到山脚下一看有个土地庙,当地人都说很灵,那抓紧拜一下;再往前走,有个娘娘庙,姻缘很灵,这个要拜一下;再往前走有个送子观音,为了下一代,不可不拜;再往前走有个三清观,这个更不得了,非是要祭拜不可的;再往上到了菩萨道场,菩萨也是大神,这是必拜不可的。
虽然是笑话,但是真实的,反映出我们的文化。我们旅游,遇到庙、观,有谁去研究这个是哪个教派的,没有,我们只问一件是,这个神仙灵不灵。哪怕是不灵,也不能得罪,谁知道哪天用的上呢?比如阎王我们也是要拜的。因为我们死后归他管呀。
5.道教是不是宗教

国人,一听到“经”这个字,首先会想到庙里面念经的大和尚,所以,大部分人认为老子就是宗教范畴的东西。另一个原因,是还有一部分古人,受到隐士思想的影响,没有办法去改变社会,或者说不愿意劳心费力去做,于是归隐山林,修身悦己。闲暇之时,搞点科学研究,就又出来了炼丹,这个被别人学去,又更加神秘了一些;同时,为了调养身体,揉合中医理论,得到一些强身健体的方法,故而又成了修仙的一些法门。想想,无非是古之百姓寿命较短,学识不足,对知识渊博而又健康长寿之高士的盲目崇拜而已。
写到这,可能有人要骂我了,求莫骂,因为我不信任何宗教,我也不反对任何宗教,只是个人说说而已。个人也特别喜欢老子,只是不认为他是宗教而已。
这些年,遇到不少人。一种是逢人便大谈《道德经》,我想大部分是为了装点门面,真懂的不说。其实学懂还是次要的,关键是你要能身体力行的去实践老子的思想;比如功成而不居,有几人能做到,别说不居了,不没有功而去抢着居功就不错了。比如文章,有多少真是自己写的,不是抄的;比如在知乎上写算卦多么多么灵的,有几个不是为了做个广告,要是能灵,自己算一下如何发财,何必费这么多周折。
另外一种,想去修行、修炼。比如辟谷,所求莫不是健康和长生;长生是肯定不可能的,坚持下来健康点是没有问题的;但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超凡脱群,不愿与众生为伍,满眼都是凡胎俗子,逐步也就脱离了这个社会。我认为这就错了,我前面说过老子的《道德经》,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写的,也就是说是从入世的角度写的,你都出世了,还谈什么老子。都跑到深山里面去了,就没有社会了,《道德经》的4500字以上都没有用了。另外“谷神不死”,说谷的虚空是其用,是要参悟透这个道理,估计老子当年不应该是说不吃饭吧。当然从老百姓的话来说“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亨不了的福”,“有钱难买老来瘦”、“三分饱”等等,少吃点是对身体有好处的,但不吃是不行的吧。玉皇大帝、三清、佛祖不也是要人供奉,也是要吃东西。多说了一点,有点乱。
所以,我不认为老子的思想是宗教。而是我们文明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也是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而不论你有没有读过《道德经》。如此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好像我个人更信奉马克思主义――他是解决现代人类问题的思想,特别是很好地解决了中国的问题,也是唯一能解决中国问题的办法,其实要说广泛意义上来讲也可以算是宗教。这没有什么矛盾。
二、《道德经》的立意

关于《道德经》到底是出世的还是入世的?清静无为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老子说的修身之法到底是修的什么?小国寡民的理论到底对不对?这些争论一直而不休。
我认为,大家学习老子的理论要想明白几件事。
1.老子的理论也有其时代性;
2.老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3.老子的思想也有其片面性。
这个世界,绝对找不到放诸四海皆准的道理,我们何必要为难老子呢?
但我们也要看到:
1.老子的思想是中国人处理各类问题所必须的、避不开的理论;
2.老子的思想是我们每一个人从接受人文教育之初就开始学习并接受了的理论;
3.老子的思想是最适合中国人处世的思想;
4.老子的思想在精妙上在高深上是无与伦比的。
所以,你想去学、愿意来学,你做对了,恭喜你;但他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哪怕是能,你也做不到老子的要求。
能认真去学就好了。
我认为老子和诸子百家一样,都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去写的,希望管理者能理解并管理好国家、社会,解决百姓的生存问题,提高社会的美好程度。
老子写《道德经》,不是为了创建个宗教,而是看到世风日下,管理不得法,而忧虑万分,著作以教人以治世。我认为这才是老子著《道德经》的立意所在,如果,偏离了这个根本,估计也是缘木求鱼。至于,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管理者,不自觉地就把自己定位在了“被管理者”,而从这个角度去学老子,去看社会问题,于是,一堆抱怨、悲观的思想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个是要在读书时注意的。
三、怎么读《道德经》

《道德经》的解读我不知道有多少种?单单是断句,就有诸多不同的说法。
到底哪个对,哪个更好,没有定论。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想法。但我个人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造成:
1.有某一位先贤在读书时有了先入为主的思想后,拼命引经据典,论证自己的观点,又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2.有的人为了标新立异,东拼西凑,非要异于古人,以证明自己的高明。
3.老子的思想毕竟真的很深奥。
以上请勿对号入座,只请问有几人想过,你想老子他老人家会认可、会高兴吗?要是真懂了老子,既然“无为”了、“弗居”了、超凡脱俗了,老子的5000言自己都嫌多了,何必又多此一举呢?无非是名利罢了,我就是这样的,只是为了生活的更舒服、为了名利,人人都逃不掉的,何必不敢于承认呢?脱掉了衣服,都差不多的。
那么怎么读《道德经》呢?我觉得
1.要相信老子的作文水平。不要无端地怀疑他没有写好,这5000言是他老人家一辈子的心血,不可能草草完成,必也是推敲不已而成。所以,《道德经》是全面的有严谨结构的,这要前后有逻辑地去看。不能单看某一句解。比如每一章的断句,以后再探讨。
2.要有谦虚的心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至于老子怎么个意思,除了他老人家,其他的都是猜测;所以别人说的可能是对的,是可以看看的。这么多古人、先贤的几千年的理解,不看也是对不起祖宗了。
3.要有老实的心态。读老子,最好的办法是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最好是以经解经;古代的再高明的大家也不见得全部是对的;比如我读老子,喜欢看看庄子;我读《周易》,喜欢把朱熹先生的注放在旁边,并不是我认为他解的对,解的好,只是想他肯定有独到的地方,对要看他对在哪,错也大胆地否定他。
4.要有虔诚的心态。读老子,你首先要相信他的智慧,如果不相信,不虔诚,怎么也是读不好的。拿来乱解,乱发明创造,是一种不尊重的心态。
5.要有践行的心态。学而时习之,习是最重要的;读只能多个谈资,做到才能改变人生;如果你自己理解的自己都认为不可能做到,那么大多是解错了。
6.不要乱去创造。有些引入五花八门的东西,有的解易经引入数学方程,又没有个依据,估计只能欺负一下文科生,博人眼球罢了;试想几千年来,有多少人在读老子,难道这些人中都没有自己聪明,都是胡言乱语,这个概率太小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2-21 16: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士闻道,大笑之。可惜连大笑之人都越来越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21 16: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范范而论,没干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21 16: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批评的对!随手写写,也不是解经,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21 16: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内涵,有深度,感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17 23:26 , Processed in 0.10113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