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06|回复: 1

浅谈儒释道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2-12-28 14: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有人就会说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这个说法不妥。
首先释迦牟尼佛教它是外来货,佛教起源于印度,汉朝时传入中原,盛行于魏唐时期。另外佛教是宗教不是哲学。
而儒家与道家则是哲学,因此不能称儒家为儒教,也不能称早期的道家为道教。在佛教盛行于中原之后,受佛教的影响,道家渐渐发展成了道教,有了道观、道士,有了对四大天师的顶礼膜拜。因此儒家、道家与道教才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当然儒、道之外还有墨家、名家、兵家等等。但只有儒、道成为主流流传至今。
一《儒家思想》


中国是内陆国家,中华民族以农业为生,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农业是中华民族的经济基础,所以国家的政治思想和政策中心总是围绕着土地的利用和分配进行。
正是基于农业生产以及要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的需要,自古以来,中国人要积极地面对自然环境和自然灾害。先有大禹治水、后有李冰父子造都江堰、、中国人用勇敢与智慧成就了伟大的中国。同时也积淀出了伟大的中国文化。
中国自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始终都贯穿着一种理性主义的思想。正是这种理性主义使中国摆脱了原始的巫术宗教的束缚,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人以农业为生的经济基础,由此产生了以伦理为精神基础的儒家思想。
与海洋国家的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是建立在以商业活动为主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哲学的基础是科学。
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代表,中国哲学是积极地、向上的,永远积极面对人生。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应该做的事而不计成败—“士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们永远不患得患失,因而永远快乐。所以孔子说:仁者无忧,智者无虑,勇者无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是中国人龙马精神的写照。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行仁,提倡的是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文化。儒家思想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敬鬼神而远之、始终贯穿着一种理性主义的思想。
正是以孔子为代表的的儒家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结构。。
儒家思想指引着中国3000多年的长治久安。
二释迦摩尼《佛教》


佛教是宗教,是消极的。
为什么佛教是产生在印度而不是中国?是因为印度地处热带地区,没有四季,一年之中总有丰盛的食物,所以那里的人们不愁温饱,他们不需要与自然作斗争,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而且炎热的天气不适合于劳作,到是炎热的天气使得古印度的人寿命很短,平均只有40岁,因此生死问题就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
佛祖释迦摩尼从世人的生、老、病、死中悟出“苦”是人生的真相,人活在世就要承受亲人老病死之苦、和妇女生产时的疼痛。要解决人生烦恼的根本方法唯有离开这个世界——出家。人只要逃离了现实世界就没有痛苦了。实际上他是看不到痛苦了。佛教所怕的不是自身的死,而是“活”本身,活着忍受人世之痛,当他觉得痛得不能忍时就要出家就要逃离,出家修来世。佛教信仰轮回,认为有来世,佛教徒把生命的重点放在来世,因此不会在这个世界上你争我夺,他们要争千秋而不是争一时。所以信仰佛教的地区现代化进步缓慢,因为他们相信轮回,何必急着现代化。
佛教传入到中国之后,中国人对于佛教从一开始的接受它、继而改造它,剔除了佛教中舍身饲虎割肉贸鸽之类的恐怖、荒诞的内容。



舍身饲虎



割肉贸鸽

慢慢地被儒家思想渗透        其中,历经百年的时光中国人将佛教艺术变成了现实的艺术,最终中国人用清醒的理性主义摆脱了它。华夏传统战胜了反理性的迷信。儒家思想代替了宗教,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被宗教控制过的国家。被中国人改造了的佛教变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佛教除了宗教的特性以外,在佛学方面也有其哲学的一面,佛法的真谛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佛法中把一切的物质都称为“色”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物质的性都是变化的,没有一样物质是永恒不变的,就是无常,就是空。一切的万物的本质都是空(变化)。没有一个固定的常态,都是在不停的变化中。
三《道家思想》


儒、道同源,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都汲取了易经的思想并发扬光大。孔子本人非常精通易经,学习易经曾经韦编三绝。孔子为易经作传--《易传》,还为易经作注,而老子本身就是周朝守藏室之吏,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档案馆馆长,而《易经》是周文王姬昌所著,一定是国家档案馆的重要典籍。所以想必老子对易经也很有研究。道德经中关于“无”、“有”的描述,“无:名万物始”、“有:名万物之母”与易经中关于“乾元”、“坤元”的描述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就如出一辙。
老子把 “道”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自然的,有无穷的力量。老子的思想是道法自然:每个事物存在的方式、它的特性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人为强加给它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就是自然。人应当按照宇宙万物自己的本性自己特殊的生存方式去运作,不要按照人类的私欲任意改变事物的存在方式、任意改变事物的本性。
老子所强调的“无为”核心意思是顺其自然,无为的意思是不要做的过度,不要画蛇添足。老子还说:“毋以人改天”,这是叫人们敬畏自然,不要对自然进行过多的人为改造。历经2500多年,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就在我们身边,并不远离我们,,比如现在我们依然提倡吃时令菜、穿纯棉衣、不吃转基因食品。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多么有意义。
庄子也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大道无为,追求自由,认为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的幸福的。
早期的道家崇尚精神自由,追求对于自然的理想化,追求将身心融入自然。像著名的竹林七贤就是早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们淡泊名利、超凡脱俗,而去隐居避世。就是为了追求自由自在的幸福。比如大家都非常熟知的刘伶,刘伶嗜酒如命,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
还有陶潜的这首诗就道破了道家的精髓: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儒、道都提倡:人要向自然学习,顺应自然,追随自然的脚步,而不是征服自然。
受佛教影响,从道家发展出了道教。有了道观、道士,有了对四大天师的顶礼膜拜的宗教仪式。彻底成了宗教。
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到了公元前206——200年道德经被奉为道教的经典,并引发了以呼吸吐纳求取长生的修道求仙运动,在追求长生的炼丹术的发展过程中,成就了中国本土科学的发展:发明了火药、还在偶然之中造就了豆腐的发明,为中华饮食文化带来了丰富的内涵。道教还促进了中医的发展。
道教是修今世以期求得长生不老成仙,进天堂,做了恶事会下地狱。
道教指引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难怪中国的艺术大师们大都以自然为主题。


一幅山水画中,在山脚下或是在河岸边总可以看到有一个人坐在那里欣赏自然美,参悟超越天人的奥妙。

《人生的味道》



三酸图

这是一幅非常有意思的画,《三酸图》描绘的是金山寺主持佛印邀请苏东坡、黄庭坚品尝梅花醋,三人围着一个大醋缸各自伸指点醋而尝,    三人表情各不相同,画中苏东坡代表儒家、佛印代表佛教、黄庭坚代表道家
苏东坡以为酸,佛印以为苦,黄庭坚以为甜。
儒家认为人生是五味杂陈的所以苏东坡认为梅花醋是酸的、而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的所以佛印认为梅花醋是苦的、道家认为人生是甜的所以黄庭坚认为梅花醋是甜的。
儒家乐生,佛教悟生,,道家长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前天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下的跟上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18 04:09 , Processed in 0.08330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