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12|回复: 2

道藏“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法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19 10: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教自东汉祖天师创教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间道经的产生和传播,一直绵延不断。
魏晋以前,经书是不多的,大约共有道书300余种,1300余卷。东晋中后期道教一些新派别产生后,经书很快多了起来。经书多了以后,就有了编纂《道藏》的需要。
刘宋时,道士陆修静广泛搜集道经,编成《三洞经书目录》,总共有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其中除道经、符图之外,还包括一些医药书籍,这是《道藏》最早的结集。


《道藏》版本的历史发展

《道藏》,今指明朝的《正统道藏》及《万历续道藏》,可以总称为《明道藏》。
唐、宋、金、元各代,都有汇编成集的《道藏》。
《道藏》的辑成始于唐玄宗,在开元时,唐玄宗下诏搜访道经,并命令崇玄馆道士编辑了最早的一部《开元道藏》。《开元道藏》共有三千七百四十四卷,分为三洞十二部,由道士张仙庭编成目录三卷,取名为《三洞琼纲》,在天宝七年诏传流布。
宋太宗时,曾命徐铉等校正道经。至宋真宗时,在徐铉等编校的基础上,由王钦若领衔、张君房主持辑成《大宋天宫宝藏》,分“三洞”、“四辅”,总共有四千五百六十五卷。
《大宋天宫宝藏》编成后,张君房又摘其精要万余条,编为《云笈七签》一百二十二卷,所以《云笈七签》有《小道藏》之称,此书尚存。


宋徽宗时,又把《大宋天宫宝藏》增加到五千四百八十一卷,装成五百四十函,名为《政和万寿道藏》,并在福州闽县刻板,《道藏》始有刻本。
当时,《政和万寿道藏》虽然尚存于世,但其经版却已残缺不全。于是金世宗大定四年(1164年)补全经版,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命令冲和大师孙明道又搜访遗经,编成《大金玄都宝藏》,总共有六千四百五十五卷。元初全真道士宋德方遵其师丘处机的遗志,奉命刊印道藏于平阳(今山西临汾),经历八年刻成《玄都道藏》,总共有七千八百余卷,是卷数最多的《道藏》。可惜的是,上述五种《道藏》今皆亡佚。


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是明代《道藏》,明朝的《正统道藏》刊成于正统十年(1445年),总共有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前后由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通妙真人邵以正等主事,历经四十年完成。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又命五十代天师张国祥校刊《续道藏》共一百八十卷,三十二函,称为《万历续道藏》,其版毁于庚子之乱。
民国十二年(1923年)至民国十五年(1926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以“涵芬楼”的名义,影印了北京白云观所藏的《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即是涵芬楼影印本。现在学术界使用最多的是1988年由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三家根据涵芬楼影印本重印的《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版本。
《道藏》搜集了几乎全部道家哲学思想的名著、注释和道教教义、科仪符录、仙传、山志等方面的文献,还网罗了大量儒家著述以外的历代典籍,不仅有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料,还有大量的古代科技资料,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大宝藏。
在不断汇编道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洞四辅十二部的分类方法。可以说,道经书目的编制和《道藏》的编纂所采用的都是这种分类法,下面详细介绍此种分类法及其历史由来。


《道藏》分类法及其历史由来

历代的《道藏》,其内部结构都是按照:三洞、四辅、十二部的分类法来编纂的。
所谓“三洞”,就是洞真、洞玄、洞神。“洞真”是说通向真仙之道,类似于佛教的大乘经典。“洞玄”的意思是通向玄妙之道,指的是中乘。“洞神”是通于神灵,能够召制鬼神,这是小乘。
所谓“四辅”就是把“三洞”以外的经论分为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四类。
“太玄”取玄之又玄的重玄之义;“太平部”因以《太平经》为首而得名;“太清”取至清虚无之意,传说此经降自太清境,因而得名;这三部分别辅助洞真、洞玄、洞神三部。“正一部”是以道德为宗,贯通三洞,所以“正一部”是辅助“三洞”,遍陈上中下三乘之义。


在“三洞”之中,每洞又分为十二部(类),内容如下:
1、本文,指经书的原本真文;
2、神符,指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
3、玉诀,指对道经的注解和疏义;
4、灵图,指对本文的图解或以图像为主的著作;
5、谱录,指记录高真上圣的应化事迹和功德名位的道书;
6、戒律,指戒规、科律的经书及功过格;
7、威仪,指斋醮科仪方面的著作;
8、方法,指论述修真养性和设坛祭炼等各种方法之书;
9、众术,指外丹炉火,五行变化和其他数术书;
10、记传,指众仙传记、碑铭及道观志书;
11、赞颂,指歌颂赞唱神灵的著作;
12、章表,指建斋设醮时上呈天帝的章奏、青词等。
在三洞经下,各分十二部,合为三十六部。“三洞”、“四辅”、“十二部”的分类方法,并不是古已有之,而是随着道经的大量出现,有了汇编道经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
三洞四辅分类法,实质上是东晋南北朝道士按当时道书的传承、流别而采取的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既反映了道书的渊源和传承关系;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当时道教各派高低的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5-1-24 05: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5-2-24 00: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擦!我要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7 06:50 , Processed in 0.0980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