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07|回复: 0

《老子道德经》的视角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3-25 19: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此文将带你进入一个更高的视角,让你重新认识一个和现代科学世界观完全不同的世界。
*带你进入上帝视角↓
和你当下所理解的世界完全不同。
<一>
1、对错是什么?
我们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就会告诉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当我们开始接受教育的时候,老师就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为什么要教我们这些?这些东西在更高的层面又属于什么呢?
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进入某一个平台,某一个世界,某一种环境的拐杖、工具。没有这些东西,你在一种环境当中就无法生存,无法融入,无法实现你在环境中的价值和意义。
你所了解到的知识,经验、智慧、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食物、道路,桥梁,汽车,手机一样都是一种工具。它帮助你更好的在一种环境之中生存与融合。
* 但是请记住:这些工具是你打开未知世界的一把钥匙,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工具能够打开所有的未知世界。如果世界是永恒运动着的,你的工具带你所看到的很可能只是这个世界某一个阶段,某一个部分的状态。
2、工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工具只是梯子,桥梁、舟船。你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它能帮助你去到一个你想去的地方---彼岸。无论这个彼岸是科学的彼岸,艺术的彼岸,还是宗教的彼岸。每一种学科所看到的世界的不同是因为它们所选择的工具不同,而并非世界本来的不同。
工具只是我们去到彼岸的方法、手段而不是彼岸。你仔细思考一下,无论是你吃的用的穿的,还是你挣的、想的、欲的,都是手段、过程、工具而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人们已经忘了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所有人类创造的一切在人类有意识的推动下,都会形成一种闭合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种体系,从而自成为一个世界(就像人体内部也是一个世界一样)。这是人们往往迷失的根本原因。
我们之所以读书、学习、思考是想去到彼岸。但是在我们读书,学习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工具,发明了汽车,轮船,飞机、手机……。于是人类沉迷于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中不亦乐乎。我们忘了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彼岸在哪里?
对错、好坏,善恶,美丑,有无用不是我们的彼岸。
3、道德经的用法
道德经所讲的善恶,对错,好坏……依然只是一种工具。你不能把工具的对错,看成是本来的对错;你不能把过程的对错当成是结论的对错;你不能把世界观的对错当成世界的对错。
无论是对的世界观还是错的世界观,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完整的。因为世界不分对错,对错只是一种空间属性而已。就好像1+1=2在人类通用的世界观科学体系当中是成立的。但是它并非被自然所认可,并非被动植物认可。 之所以你认为它对,一定是因为它满足人类社会环境的需求。
因此在读书的过程中你所使用的对错,它是为了帮助你,如何去认识这个世界,分辩世界的一种手段。并不是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有对错,这个大道就分对错。
因此当你强烈地以为自己读对了,读错了;理解对了,理解错误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就已经走入了一种误区。 文字、语言、概念、定义都是一种工具,帮助你去理解《道德经》,它不代表道德经所要想表达的世界。
*每种世界观意味着只是一种观察世界的角度”,每一种工具意味着只能到达一个领域。
工具一定会根据需求和欲望被人为的进行划分或者分别,以便于人们来使用。因此,我们创造的这些工具,或者我们定义的这些工具,就一定带有对错、好坏,先进与落后的色彩。因为它是以人类社会的利益来进行界定的。
所以在人类社会利益或者世界观的前提下。 工具可能会有对错、好坏,正如知识和经验,会有对错一样。它是帮助我们更有效,更快捷的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环境和世界。它只代表着适用于人类世界的某一部份,不代表适用于整个人类世界,更不代表适用于自然万物和宇宙。
正如你戴着红色的眼镜,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红色的。于是你认为这个世界就是红色的。不是,整个世界依然是无色的。它只是在你使用某种工具下所呈现的一种状态属性。
4、工具的使用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在创造自我世界。在这个过程之中,就一定会使用工具。也正是因为创造并使用工具,使人类开始脱离了动物性从而真正进入了人类社会性。
在第<一>节当中,我们把工具进行了划分,比如说好的坏的,有用的,无用的,先进的,落后的。 我们也会对人性进行划分,比如说善良的,邪恶的;美丽的,丑陋的。我们还会对肤色种族、阶层等等进行划分比如说黑白、高低、贫富…。
人类这是在干什么?他们想要干什么?
你使用对的工具能够提高效率;你吃有效的药能够治疗疾病;你使用更高的技术能够节约时间;你拼命赚钱是为了生活的更好。在人类社会的视角里,觉得这一切是应该的,无可非议的。
*但是当你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去观察这一切时你会看到:在蚂蚁世界里发生的一切,蚂蚁一无所知。
我们都在有意识或者被无意识的去选择一种“功性”!我们在使用工具,在选择美丑、对错、善恶、好坏时为什么会选择美?选择对,选择善,选择好……?实际上我们在做一件事---“用性。我们需要它们当中的某一种性能或者叫功能、属性。
此时此刻或许你就能够明了:自然界当中的一切,是并非具有显性特征的,而是平衡之下的无性特征。之所以说它们是一种平衡性,是因为它们具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特性,但是它们互相克制,彼此平衡从而达到的是一种对环境空间不显特性的状态。
*而人类所做的一切就在于激发其中我们需要的某一种属性,或者消灭我们不需要的特性,以达到人类的目的。 当然这种目的还是用来作为工具和手段。
我们所倡导的文明、公正、平等其实质都是一种不显性的状态。而显性意味着事态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2023-1-23-10:00日于高速途中,未完……
<二>生于无性,终于有性
人之其亡,其性害矣。
1、医生选药材,需要的是使用某种“药性 ”;社会选人才需要的是某种“人性”。你为什么选择这件衣服?为什么会选择这种食物都是因为它的属性。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汽车?因为它具有快的特性。你为什么喜欢吃水果,因为它具有甜的属性……。
人类所需要使用的一切,都是在利用它们的某种特性。我们在创造什么?我们在制造什么?我们在生产什么?我们在培养什么?我们在教育什么?
** 改造“特性”!!!
* 而我们的手段,要么消除其它我们不需要的特性,从而保留某种特性;要么激发或者增强我们需要的某种特性。无论是科学还是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都是按照这一逻辑在进行着的。即便是人也是按照这一逻辑被培养和改造的。
2、每个人都一定会有特别讨厌的人,或者特别不愿去做的事。当你遇到一个特别讨厌的人的时候,你会不会容易变得情绪激动,脾气暴躁。当某件事,你特别反感,特不愿意去做,但是非要逼着你去做的时候,你是不是特别的焦虑,特别的无助,特别想发燥。
这一现象,预示着什么?
本来你心情很好,很宁静。但是当你遇到了特别讨厌的人。这时候,你内心当中的“无性”开始发生了明显的极化---你的情绪被激发出来了。本来你是不显性的---很平静,很理智。但是此时此刻,另外一个人激发出了你的“性”,你的脾性爆发出来了。
*你就从隐性(无性)变成了显性的人。人生到最后,你就是一个显性特征很明显的人。
这就是一个从“无性到有性”的变化过程,或者说从“隐性到显性”的变化过程。就像在海平面上突然掀起了惊涛骇浪,一切开始变得失去理智,无法控制。整个人变得非常的激动、极端。这对于个体而言,就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事。因为会失控。
*不要以为自己变得聪明了,漂亮了……就是好事,这是群体短视。
这一显性或者消性的过程就是一种破坏平衡的过程。而我们无论是生活、工作、学习还是社会、科学、企业实际上干的就是这种事。从人类短期的利益角度而言,有了这些特性,就满足了我们当前的需求和欲望。但是从自然的角度和人类长期的利益而言,所有这一切就是从根本上破坏生态平衡的过程。
就比如自然的生态平衡: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它有四种性---春夏秋冬。它们相生相克,相互平衡。如果我们都喜欢春天,能不能消去夏天、秋天和冬天的特性,让四季只有一季。其结果是会什么?整个世界的末日。
又比如人体为什么会产生疾病。就是因为整个人体的生态平衡体系被破坏了。从而造成某一种特性变得非常尖锐和明显。手术和吃药的过程,就是消除和平衡这种特性的过程。 特性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哪怕它结出来的是金子,但是它造成了人体的平衡破坏,对于人体来说这就是坏的。你为什么会得病?你的人性发生了改变。
*人本质上是一个自然人,天赋生命。但最终,我们都将变成一个社会人。我们在不断地降低自己的生存维度,但是我们却沾沾自喜。
3、人之初,性本无
纯真圆满、天真快乐,这是每一个人的童年。
*当我们需要培养一个人的某种特性的时候,实际上就意味着我们在对待他的大脑和心灵进行手术,进行人性的分裂或者分割手术,以便让它显示出某种特别属性。
经过改造和培养后它所显示出来的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性---比如说善良,比如说忠诚,比如说聪明,比如说热爱……。我们把这称之为文明。
那么另一部分与之相反,相对应的人性,就会深埋在他内心深处。你不知道这部份人性哪一天会爆发出来?因为如果它不被释放出来,显性与隐性二者之间产生的极大的势差就一定会造成生命体的破裂,也就是心理上、精神上和生理上的各种疾病。
*这也是造成社会冲突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个看上去非常老实本分的人,他一旦爆发出对社会的仇恨是非常恐怖的。
……
所以为什么在中医理论上春天是发,秋天就是收。这是一种运动的平衡,这是一种生态的循环。这是生命得以存在的根本原因。只是一味的发,结局将不可收拾,就会爆掉。
如果强调社会一定要向前发展,其道理是一样的。 对于自然而言,春夏秋冬哪一个在前,哪一个在后?自然是不分的,也都是必须要的。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四季。社会不应以贫富,先进与落后,前进与倒退来进行划分。
*对物理学而言,量变是不会引发质变的。但是对于生命体或者生态环境而言,量变一定会引发质变。
量变为什么最终会引发质变?是因为量变最终造成了势差或者矛盾、对立的扩大。当这种对立或者势差超过了环境空间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平衡所能承受的极限)质变就发生了。比如说贫富的对立指的不仅仅只是收入的差别,它更包含的是二者群体的数量差别。
服务区休息中……
<三>维度与自由度
1、维度是什么?
如果有一个东西,放在了你的面前。你是凭什么认定它一定就是真实而客观的呢?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你我素不相识,你不知道我在何方,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但是如果让你找到我,你最少需要几个信息?
种族、性别、年龄、身高、职业、住址、姓名、学历……。
如果我们把每一种信息当成是一个维度。每个一个维度就意味着包含着一定的不变量。信息越全,这个人是不是就变得越来越具体?信息越少,这个人是不是就变得越来越模糊。交集越多就意味着越确定。
科学家说我们这是个物质世界。物质所具有的信息维度是不是最全的?外形,颜色,硬度、质量,体积,密度、特性……。
维度越全或者说越多,这种东西是不是就越具体,越客观,越清晰,越明确。维度越少是不是意味着越来越模糊,越广泛? 当一个东西没有维度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无法去描述它或者定义它,更不要说去观察它了。
就好比如有:有一个人没有种族,没有身份,没有姓名,没有年龄……什么也没有。这个人存在吗?
我说了有一个人,这说明他是存在的。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维度可以去确定他,这说明你找不到他。 一个确实存在,但是我们找不到的东西,像不像我们所说的灵魂?
2、自由度
比如说一个人叫张三。只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人,一个是姓名。那么这两个维度意味着可能存在的人就数不胜数。 这个人可以自由存在的空间是不是就很大。你给她再加一个维度---女。那么她所能自由存在的空间是不是就少了一半。当你加到某个维度的时候你发现它就指向了一个特定的,唯一的,具体的人。 这个人在维度世界里已经没有了自由度,因为已经完全确定了。
这就意味着在我们这个世界里存在的任何一种物质或者生命,它每增加一个维度,它就会减少一个自由度;反之,它每增加一个自由度,就会减少一个维度。二者的总量不变,始终保持一种平衡。
什么东西具有一个维度?什么东西一个维度也没有?
*物质是我们己知的具有最多维度的存在,而人至少比物质多了一个自由度少了一个维度,而灵魂没有维度,意识只有一个维度。
未完,待修改2023-1-24-19-05。依然在高速上,快到了目的地“三百山”5A。
……
未完,修改中2023-1-24-21:47。东江大酒店(凑合吧,挺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20 00:26 , Processed in 0.08511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