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25|回复: 1

一切绩效问题,都藏在这 5 道选择题里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0-3 09: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天晚上,HRGO的创始人李舟安老师,开了一场直播。
过程中,李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认为HR的哪个版块最难做好?
在在线100多位HR中,有70%以上的HR,都异口同声地表示: 绩效



这或许就是HR群体共同的默契吧?的确,想要在绩效版块做好,是相当不容易的。用李老师的话来说,绩效之所以难,是因为它 既上承战略,又下接业务
如果你所在的公司绩效管理已经发生了形变,但又找不到具体的问题所在,建议你可以从这5道题找到答案:
请问,你当前公司的绩效是:
1、聚焦现有业务,还是探索外部机会?
2、股东利益导向,还是产品用户导向?
3、上司打分评定,还是用户负责评估?
4、看重考核达标,还是看重迭代进化?
5、选择简单指标,还是挖掘绩效价值?
我们再来一一分析。
01
聚焦现有业务 VS 探索外部机会
在国内,管理经常会陷入一种怪圈。
这个怪圈指的是,在许多管理者的言论中,时常能够听到“创新”二字,但真到亲自去做的时候,只是照着国外的一些优秀企业的管理模式一顿抄。
譬如谷歌、奈飞等优秀的企业,在绩效上鼓励员工带着梦想,在洞察用户的深层次潜在需求和痛点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科技进行聚焦突破。而反观部分国内企业的跟风思维,别人在做什么,就不管合不合适,拿过来就用,既不关系内部的存活率,也不关心用户的接受度。
归根结底, 并不是这些企业不具备创新的能力,而是压根没有创新的动力。
那他们为什么自己不去创新呢?
因为没必要。现有的业务能赚钱,也有足够的用户,干嘛还要花成本在结果未知的事情上?
短时间内,这样的公司或许是在求稳。
但企业的经营是一个长期行为,所以这样看来,这样的公司其实是在慢性死亡。



02
股东利益导向 VS 产品用户导向
不知道你的公司是不是这样:
年初制定年度计划与目标的时候,最终数据往往都是来自于那些“宏伟老板”的一厢情愿,一拍脑袋就订下了极高的业务目标,对于这个宏伟的目标,老板很满意,但员工却一脸懵逼地不知道该怎么做。
到了年底,因为目标没有达到,于是顺其自然地便没了年终奖金,员工们一年的艰辛又白白付出了。
这样的闹剧经常出现,究其根本原因, 在于业绩增长的目标是从老板的想法中诞生的,而非从用户需求中得到的。
任正非曾经一再提示华为的合规及风控部门:绝不允许为了风控,为了个人业绩,把业务逼上梁山,职能部门要帮助业务部门一起打粮食。
同样,对于绩效而言,理应是向外面对用户和产品的,而不是对内面对老板股东的。
正如德鲁克的那句话: 企业的绩效只存在于外部,而企业内部只有成本。



03
上司打分评定 VS 用户负责评估
关于绩效,再说一个扎心的事实。
公司:客户是上帝,员工要用心对待每一位用户。
老板:我才是上帝,员工都要全心全意为我服务。
这点和第二条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
这一点的关键在于,绩效的评定掌握在上司手上。也就是说, 公司的绩效管理是自上而下的,所以绩效的评估也顺其自然地由上级依照等级给下级进行评估。
如此一来,员工身为打工人,往往是被动的一方。
老板掌握着自己的奖金、涨薪、晋升等一系列员工利益,于是就会出现员工趋利避害、为上司是从的绩效文化。这种文化的危害极大,即使明知道上级进行了错误的决策,下级也不敢怒不敢言,而只会认认真真去犯错误。
这既可怜,也可悲。
中国是一个关系型社会。关系本来是一个好的东西,但在当今的商业社会里,这种关系已经演变成了企业内部的寻租关系。
显然,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 不破除官本位意识的企业,很难成为真正伟大的企业。



04
看重考核达标 VS 看重迭代进化
前段时候,有一本书很火,叫做《原则》。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失败是整个生活和工作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痛苦加上反思等于进步。
为什么要强调这句话?
用一个比方来说明,假如A公司在B销售区域的效益很好,即便不怎么去努力,业绩也会很不错。相比之下,效益很差的C宛如不毛之地,想让它增长一点,也要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于是在绩效奖励时,A公司只对B进行奖励,而不在意那些辛苦拓展边界的C。
这样去做绩效,显然是片面的。
因为, 绩效管理并不是简单地分辨业务的大小、效益的多寡。
在这方面,华为在业界内是赫赫有名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华为始终都有着坚韧的自我批评精神,华为蓝军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数据都是当下的,业务也不是静止的,管理者要学会对绩效进化的认可。如果你只关注那些能够达到的目标,而没有半点改进与突破的觉悟,那迟早会坐吃山空。



05
选择简单指标 VS 挖掘绩效价值
如果绩效不能提高组织效率,反而还下降了,会不会是你的指标一开始就定错了呢?
我们经常说海底捞在传统的餐饮行业,但它的绩效管理却一点都不传统。
因为作为一个线下的餐饮企业,他们的考核方式既放弃了之前的手机套、眼镜布、翻台率等指标,因为这些形式化的指标反而会扭曲损害客户体验;也放弃了营业额/利润等结果性指标,因为这些指标并不能指导实际的服务工作。
最后留下来的,只有顾客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和梯队能力建设等源头性指标来考核。
如果你要问哪些指标好考核,那毋庸置疑是翻台率这种易考核的指标, 但如果你要问哪些指标能够促进发展,那一定是真正在挖掘绩效价值的指标。
所以,很多人说绩效无法让团队效率得到提升,不如回去反观一下自己定下的指标,是不是阻碍了绩效本身可以发挥的价值。



好了,我们最后来总结一下。


当绩效在现有业务和探索机会之间衡量时,关键在于企业 只是想满足于眼前,还是愿意暂时牺牲去换取更长线的发展;

当绩效的导向在股东利益和产品用户之间权衡时,关键在于企业 是股东利益至上,还是产品质量、用户服务为尊;

当绩效的评定在上司打分和用户评估之间倒戈时,关键在于企业内部 有没有固化的官本位主义,有没有让产品和用户体验说话的绩效文化;

当绩效的重点在看重达标和看重进化之间飘忽时,关键在于企业高层 是只能盯着那些效益的部分,还是能同时兼顾到那些不断进步的部分;

当绩效的指标在选择简单和挖掘价值之间踌躇时,关键在于企业 真正想要绩效发挥的价值是形式主义,还是能够对员工和组织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年,关于绩效管理的声音一直不小。
前有绩效主义毁灭索尼成就三星争论,后又有KPI与OKR的辩论,在绩效的定位模糊的情况下,大多数管理者都是模棱两可、莫衷一是。
在很多商业管理的书籍里,都会提到一个论点:
企业是一台为股东而赚钱的机器,还是一个不断自我成长的生命体?
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折射到绩效上,则会得出另一个问题:企业应该用绩效来扼杀员工,还是来激发员工?
同时,我们再回到一开始的问题:绩效为什么难做?
现在你有自己的答案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5-2-21 03: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擦!我要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9 08:17 , Processed in 0.1433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