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12|回复: 0

《山海经》是如何被扭曲的?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4-19 19:4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海经》是如何被扭曲的?下面大概捋一捋。
首先是被称为儒家的核心经典之一的《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其中虞书的开篇《尧典》就说帝尧逊位让给帝舜,应是尧舜禅让的源头;其次就是帝尧“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大家看看“大荒四经”中帝俊家族、颛顼家族、商人是如何确定二四节气及历法的就明白了,不用多费口舌;即便帝舜时的陶寺遗址的观象台的复原图,也请大家看看是否与“大荒四经”记载的帝俊家族、颛顼家族、商人如何确定二四节气及历法的方法是否相符?
第二是“大洪水”传说有两处,一处是帝尧时代,鲧治水;一处是大禹治水。大洪水传说显然来自统一中国的大禹与共工的战争,共工不惜掘开山陕间堰塞湖泑泽南端的黄河出口,水淹大禹部族,造成黄河下游水灾。这个出口处有座著名的土山叫“不周山”。帝尧与大禹之间的时空大约二三百年。在泑泽西侧还有一个有名的部族“女娲”,原先在泑泽西面,泑泽干枯后,泑泽成为女娲的地盘。后世给女娲配上了一位不同区域、不同时空的传说人物“伏羲”,演义了一段造物主的角色;另外就是大名鼎鼎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的著名神话传说;
第三就是后羿射日,后裔这位夏朝的君主竟与帝俊的十日国挂上了钩。帝尧时代的羿是否与十日国发生过战争不得而知,但十日国被迫迁徙确实是真,不然就见不到三星堆文化的青铜树与太阳轮,还有金沙使四鸟部族的金乌负日金箔。这还没有完,东夷的羿部族首领还配上了一位嫦娥,住在月宫中,有了著名的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这位嫦娥是不是以帝俊之妻娥皇,姚姓(帝舜)的始祖为原型不得而知,但羿部族出现的时间显然要晚于帝俊很长时间倒是事实,而且是《海内经》把帝俊与羿弄在一起,显然与战凿齿的羿不在一个时空,战凿齿的羿要晚帝俊很久。
第四是大禹治水。《山海经》中的积石山在山东北部的济水入海口,以前说过,以现在眼光看大禹治水,疏导济水入海口“积石山”,让黄河水顺利入海都很合理;与传说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显然不是同时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是统一中国的大禹,治水的大禹应是其先祖中的某一位大禹。不要说黄帝铸九鼎,就是大禹铸九鼎,划九州都缺乏考古根据,更不要说现在到处都有大禹足迹了。
第五就是夸父逐日与刑天,以前解读过。夸父不是与太阳赛跑,而是向日落之地的方向与黄帝作战;刑天应是与颛顼、喾、瞬中的一位作战,英勇无畏。前一个是对夸父的讽刺,后一个是对刑天的赞美。显然《山海经》在编译过程中是有立场划分的。就如青丘国的狐图腾变成了九尾狐;共工之臣相柳的蛇图腾变成了九头蛇,都是贬义而不是褒义。
第六就是《竹书纪年》,说帝舜黑色,不是说帝舜是黑人就是说帝舜人长的黑。其实帝舜最有可能是黄种人,而不黑人。怎么知道,《山海经》;怎么知道商人是黄种人,答案还是《山海经》;怎么知道夏后启既不是纯黄种人,也不是黑人,答案还是《山海经》。夏后启要么是白人或混血,要么是古华北人种(可能性最大,与大汶口文化人种类似)。《竹书纪年》显然也是站在尊夏的立场书写的,把帝舜两百年一笔带过,用十四年的在位时间,而《尚书》中的虞朝,也就是二百年的帝舜给抹杀了。所以网上好多人试图找到虞朝,甚至找到了良渚文化。《山海经》中帝舜着墨也不多,这就是我说的“大荒四经”有大量删减的原因,不然为什么出现那么大的断层?还有一种可能,尧舜禹与炎黄一样,没有文字,也没有帝俊、帝颛顼、帝喾、商人拥有文字系统和记载传统,系统文字出现在商朝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竹书纪年》关于夏商的记载也必出自东夷人记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无论夏后启的前夏,还是少康的后夏,主要在山东,应从龙山文化里找夏后启,应从岳石文化里找少康与夏桀。
第七就是西王母,这个本身是帝俊的虎图腾部族,开启了昆仑文化的传奇式人物,具有明确的迁徙路线,石峁遗址的主人,让周穆王长途跋涉追寻;让汉武帝梦寐以求,不惜在新疆封了个昆仑山,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后人还为其配了个东王公(西王母);还配给了玉皇大帝,上了天庭,生了七个仙女,拆散了牛郎织女等等。人们完全忘记了西王母这个女性首领的真实存在!
第八就是阉割帝俊部族的历史存在。这个高度文明的部族,带来了中国至少4800年以上的天文历法知识的部族,只存在于商人的记载中。直系后裔除了三星堆十日国外,还有一位就是帝舜,他的母族就是帝俊之妻娥皇后裔,古人不惜用移花接木的方式把帝舜误以为帝俊,让人认为帝舜即帝俊,而不知道帝俊是帝舜先祖;还编造了虞朝,即帝舜父族,其实帝舜是帝舜,有虞氏是有虞氏,有虞氏除了帝舜,没有任何首领居帝位。这还不算,最离谱的是把帝舜的先祖娥皇变成帝尧的女儿,嫁给帝舜,演绎出一段感人的神话;再就是帝喾,这位帝颛顼之后的管理帝俊部分部族的首领,让人误认为是帝俊,其实帝喾是不是帝俊之后,都无从考证;还把帝舜200统治用末代帝舜14年代替,与黄帝(犬戎)不居帝位而硬拉上帝位手法一致。就是抬高黄帝,贬低或抹杀帝俊部族。如果现代把三星堆及金沙遗址的人看成是外星人,与西亚挂钩,当成异类;那么古人同样把他们的祖先帝俊当成异类排除在正史当中,以至于至今不承认帝俊是人不是神。也不承认尧王城遗址与两城遗址的主人正是帝俊及其部族。
大家看到三星堆人不像现代中国人,就感到惊讶,认为来自西方;你真的觉得炎黄、鲧禹就是纯黄种人?显然炎黄与鲧禹也不是纯黄种人,夏后启也不是。帝舜、商人才是黄种人。你能接受炎黄是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不能接受帝俊是我们的祖先?为什不能接受三星堆人是我们祖先?
第九就是炎黄体系的政治正确性。帝俊部族的尧王城遗址与两城遗址;羽民国与三苗的良渚古城;西王母的石峁遗址;红山文化与帝舜部族的陶寺遗址;帝俊十日国的三星堆;帝俊使四鸟的金沙;三苗后裔虎方的江西新干大洋洲;还有不知主人是谁的石家河;更不要说商朝了。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比炎黄体系的老虎山文化、彩陶文化区有分量。如果不是周朝八百年统治,还有秦汉等等,很难说河洛地区是中国文明的开端。有人说不是还有个二里头吗?二里头遗址无论是时间还是方位,都不是夏朝而是商朝。
第七就是《世本》之类的世系更不靠谱,世系从何而来?从现在考古也能证明《世本》之类不可信。先说三皇:女娲出自《山海经》,应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是一个女性首领,在现在的山陕与内蒙交界一带;祝融是夏后启之臣,出自东夷,在山东、江苏、安徽交界一带,和女娲时间差不多;黄帝大约公元前2600左右,来自老虎山文化,在山东北部。这三个是真实人物,不是传说人物;再说五帝: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基本算是同时代的,颛顼稍小;少昊不可能在炎帝、黄帝之后;太昊的出现应晚于帝俊,早于少昊,龙图腾源于凌家滩文化;所以三皇五帝无论哪个排序,都不准确,应该加上大禹,大禹是继黄帝、颛顼、帝舜之后,第四位统一中国北方的部族领袖;也是继炎帝、帝尧之后,第三位彩陶区领袖。大禹是统一中国的大禹,不是夏朝的开启者。夏朝是夏后启依靠东夷母族崛起,二次统一中国,和统一中国的大禹以后的大禹、伯益是敌对关系,不是父子关系。这样说的是不是挺绕口,也就是说无论是大禹还是伯益都不是一代,而是多代。
第八就是出土的战国至西汉的竹简,这些竹简能改变中国历史吗?显然做不到。并不是说这些竹简一无是处,但涉及到起源问题,还得多多思考。即便现代认为比较靠谱的《竹书纪年》在记载五帝时,也把黄帝与犬戎黄帝混合在一起,而帝舜只有14年在位,好像专门为帝尧禅让与禅让帝禹专门设立的人物,而把帝舜200统治一笔勾销,把统一北方的帝舜与末代帝舜写成了一个人。正是这些被认为权威的史籍误导了后世无法看到真实,所以看这些史籍时要多思考、多分析,合理不合理,多打个问号。
第九就是权威与名人定性,坐实了《山海经》荒诞不经,神话传说,巫术之类的的书籍。这个就不用了多说了,大家可以搜一搜就知道了。古人编历史的水准不比现代人差,传说传说,越传越多,越传越成为不是真实的真实。加上权威与名人效应,后人引述前人,前人引述更前的人,不信都不行。
第十就是通过删减《山海经》内容,隐瞒真相,再演义另一种不是真实的说法。比如黄帝,黄帝本来也就一世,一世以后被颛顼族驱赶迁徙,到了河洛地区。山海经不提黄帝在山东,也不提河洛地区的黄帝其实是一世黄帝的后代犬戎,而其它文献把黄帝塑造成万能的始祖。比如黄帝是轩辕国的主人,好像黄帝是出自中原,而不是老虎山文化;比如姜水、姬水,把黄帝与炎帝塑造成兄弟:姜(带耳旁)水倒有,在太行山与燕山交界处,离炎帝的地盘太远。炎帝战败后,其后裔南迁而不是北迁,炎帝的姜姓何来?炎帝后裔互人国也没有姜姓一说。姬水在哪里?黄帝的老家凉城一带也没有姬水。只有入主中原的黄帝后裔在济水一带,西迁的犬戎也是沿济水西去,所以姬水最有可能是济水。济水与姜水离得太远。要说黄帝(犬戎)与周人的交集,也只有黄帝(犬戎)曾是周人老家河洛地区的主人,也就是庙底沟文化龙山化的主人,济水也发源于河洛地区而已;再比如黄帝是其它帝或人物的祖先等等。
第十一就是附会认祖,比如周人说是帝喾后裔,是后稷后裔,是黄帝后裔,还编造黄帝姓姬,周人姓姬。司马迁说黄帝姓公孙,黄帝到底姓公孙还是姓姬?恐怕黄帝既不姓公孙,也不姓姬,本来就没姓氏。周人也不是谁的后裔,是古夏国人是真。
第十二就是现代以《山海经》为蓝本的西亚来源说及超出中国的地理想象。以某个词、某个动物、某个方言等等等等,要么西亚成为中国人的祖宗,要么中国的《山海经》成了世界文明的源头;再一个就是以《山海经》为蓝本,演绎的玄幻世界。解读《山海经》,应建立在合理,禁得起推敲的基础上解读,可以不完美,但不能不客观、不真实。随便认个祖宗,随便成为别人的祖宗或者瞎编胡造,不但荒唐,也不负责任。史前是有部族迁徙交流,但数量是少数,时间是漫长的,不是几百年的问题,可能数千年、数万年计算;比如帝俊这个高度文明的部族,追究起来在中国的时间,不会比苏美尔及埃及文明起源时间短,只是中国地广人稀,没有生存压力,造成发展缓慢而已。解读《山海经》,要客观看待每一位史前人物,他们均是我们的祖先。
通过大量解读《山海经》,有人会质疑是否迷信《山海经》?没有。因为除了《山海经》,没有任何史籍能经得住考古这一关,也没有任何古籍能解释得了各考古文化。与其把黄帝往这个文化、那个文化里套,甚至不惜改变断代;与其把夏朝往这个遗址、那个遗址中套,甚至不惜更改断代,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看看《山海经》,这个伴随我们两千多年,不被正统接受的真正的历史书籍。中华文明五千年,五千年哪来的?三代至公元前2800的历史均在《山海经》中。
有人会说:左《山海经》,右《山海经》;左山东,右山东;左龙山,右龙山,其它文化就没有贡献?不是,其它文化同样作出了贡献。但其他文化没有记载传统与系统文字,没有留下它们祖先的名字及事迹;如果如帝俊家族一样,如《山海经》一样,我们的史前文明更精彩。比如良渚文化,我们只知道前期的王族是羽民国,后期的王族是三苗,这还是《山海经》记载得出的;石家河文化连记载都没有,都无法推断出他的主人是随?没有《山海经》,我们都不知道黄帝出自哪里,炎帝出自哪里,帝尧出自哪里,大禹出自哪里;没有《山海经》,我们都不知道红山文化的龙是图腾,是蛇不是龙,红山文化的王族是猪图腾、马图腾,到了凌家滩文化蛇才变成龙;没有《山海经》,我们不会知道夏朝在东不在西,商朝在西不在东,商人也不是直接来自红山文化南下,也不是所说的游牧民族;没有《山海经》,我们也不知道周人老家在河洛,还以为来自白狄,来自黄帝,来自西方的游牧民族;没有《山海经》,我们无法知道三星堆与金沙来自帝俊,还以为是西方来客呢。
那如何看待其它地方的传说呢?看懂《山海经》就明白了,当一个部族衰微后,他们的后裔会东西南北地迁徙,留下传说很正常,《山海经》记载的仅仅是源头及主要部族迁徙地,而且是有时间段的,有大量的传说纯粹是附会或人云也云,现代更是以经济为中心,强行引经据典附会,不管所说的经与典是否经得起推敲。比如光明网上发布的蚩尤后裔在河南许昌,《山海经》说的很清楚:蚩尤在太行山与燕山交界一带,战败后后裔迁到山东、江苏、安徽交界一带,现在出现在许昌很正常,《山海经》记载禁得起时间考验。不要再找蚩尤出自那个文化了,他既不是东夷首领,也不是良渚首领,但确信与这两大文化有关,也就是从南方北迁去的,战败后又回到南方。因为北方是他的死敌黄帝。
总之,《山海经》不被读懂,应该是从周朝开始的。有人说秦始皇焚书坑儒毁了中国文化,倒不如说秦始皇修订了《山海经》使其前后连贯更符合事实。焚书为什么不焚《山海经》?是后人说的秦人没文化,秦人认为《山海经》荒诞不经放过了《山海经》?仔细看一看《山海经》:“海外四经”、“大荒四经”、“山经”记载历史具有连贯性,反而被认为作于周朝的“海内四经”是拼凑版,你就明白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了。《山海经》除了流传民间的外,秦朝皇室应有完整的《山海经》,应是汉朝接管秦朝皇室档案时,并没有把《山海经》当正史看待。到汉武帝时,才有刘秀重新编辑,但《山海经》已不完整,补写了《海内经》作为补充,但《海内经》大部分不符合《山海经》本意,更符合百家学说。有人会质疑这种说法是否荒唐?一点也不荒唐,只有秦朝有能力、有条件整理出那么大范围的地理著述,这不是靠一个秦国、一个赵国、一个齐国、一个楚国--------能办得到的,更不要说哪个人了。秦始皇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修直道、驰道;改分封为中央集权,大规模的地理考察是避免不了的,整理各国历代历史、地理档案也是少不了的。后人给秦始皇加的罪名也应辩证地看待,不要人云也云,引经据典地批判。
声明:本人只是尽量客观解读《山海经》,喜欢看就看一下,不喜欢看就划过。难为自己不如放开心胸,让《山海经》以真实的面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20 02:15 , Processed in 0.2193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