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80|回复: 0

诸子百家丨那些你必须了解的哲学体系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4-23 09: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经五千多年,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极具鲜明的特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
以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孙武等人为代表的哲学体系在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流传。

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
儒家为华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维护周礼的儒家学说。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主要观点:
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一)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是儒家的始创人物,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也被称为“圣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等,还根据鲁国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为我国两千多年史学的发展创立和奠定了基础。《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弟子、再传弟子编著。

(二)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人。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主张“政在得民”,主张“性本善”。

(三)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且“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改称孙卿。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荀子还整理传承了《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典籍,为传播保存儒家思想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荀子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等
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主要观点:
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二)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跟“道家之祖”。


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自己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之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都是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方面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三)列子
列子,名御寇,亦作圄寇,又名寇,字云。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约与郑繻公同时。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同于老庄,被道家尊为前辈。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或为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
墨家约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钜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关注现世战乱;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主要观点:
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相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推崇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用),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天志)等。  



墨子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人生观上,提出“非命”,认为命运不能主宰人的富贵贫贱,强调只要通过后天的努力就可以改变。

法家

代表人物:管仲、韩非、商鞅、李斯等
《隋书·经籍志》列出的法家经典有《管子》十九卷、《商君书》五卷、《申子》三卷、《慎子》十卷、《韩非子》二十卷、《新书》三卷、《正论》六卷、《法论》十卷、《政论》五卷、《阮子正论》、《世要论》十二卷、《陈子要言》十四卷、《蔡司徒难论》五卷等。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治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士匄、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韩非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


主要观点:
主张“以法治国”,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

(一)管仲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政治人物。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改革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并因开创国营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国性服务业供奉为保护神。

(二)韩非
韩非,姓韩,名非,战国末年的韩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及著作。



(三)商鞅
商鞅,姓公孙,名鞅,号为商君。商鞅在秦国前后实行了两次变法,比较彻底地废除了旧制度,实行了新制度,使得秦国很快强盛起来,成为战国时期第一等强国。



(四)李斯
李斯,楚国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曾从荀卿学。李斯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又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作《仓颉篇》以为范文。



兵家

兵家是中国古代对战略家与军事家的通称。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
兵家的重要著作有《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三略》和《尉缭子》等。兵家集大成者是孙武的《孙子兵法》。



(一)孙武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二)孙膑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他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根据不同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著有《孙膑兵法》一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21 15:38 , Processed in 0.23167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