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94|回复: 0

道教:为什么说道教是玄学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4-25 14: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教,亦称“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其起源传说不一,或说是远古时代的一种信仰、或说是由原始巫术发展而来、或说是源于上古时代的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古代的天师道,以《老子》为经典,以“道”为最高信仰,以“神”为最高神格。它的主要教义是“清静无为”、“无为无不为”,主张“不妄作劳、不多取非、不喜求富、不忧得丧、不事人主、自然无为、清心寡欲”等。道教崇尚自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方式。炼丹术。道教认为,世界是由“气”所构成,气有阴阳两种,以“气”的阴阳来说明世界的构成。人的生命亦由“气”所组成,人只有通过修炼、内养,使体内“气”充沛充盈、外能呼吸自然界的清气而使体内“气”充实饱满,才能与自然相适应、与天地相协调、与自然相和谐。


历史背景
道教形成于东汉末年,据《三国志》记载,道教创立于东汉末年,创始人为张道陵(又名张陵)。张道陵原是东汉末年的隐士,后被授以正一盟威之道的教派,他率领教徒在四川青城山等地修行。后来他创立了道教的三大教派之一的天师道,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许多与当时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教派。天师道创立后,“上治老君于丹室之坛,下治诸子于金阙之殿”,成为东汉末年上层社会的主要信仰。
东汉末年以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为了寻求一条摆脱苦难的道路,许多人将道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道教是一种神仙方术,从而出现了所谓的“方士”。在东汉末年出现了许多以祭祀老子、炼丹为主要内容的著名道士。这些道士所掌握的一些方术不仅在民间流传甚广,而且还传到了皇室中。这样就形成了由上层社会发展到民间、由分散到集中、由幼稚到成熟的道教发展态势。

发展沿革
道教,源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形成于东汉,兴盛于魏晋南北朝,衰落于隋唐五代,复兴于宋元明清。道教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东汉时期的道教(以《太平经》为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以《太平经》为代表)、隋唐五代时期的道教(以《太平经》为代表)、宋元明清时期的道教(以《太平经》为代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教与佛教、儒家与道家被视为三大支柱。但在这三大支柱中,儒教又被视为“独尊”的。儒、释、道三家“三教合一”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古代中国人的观念中,道家思想是与儒家思想并列的两种重要思想。
宗教信仰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中国古代宗教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本土的宗教是儒、释、道三家,三教合流而成。其中道教的地位尤为突出,被视为中国本土宗教的代表。道教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日本、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都有深刻影响。
道教在世界各地拥有数以亿计的信徒,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道教在朝鲜半岛、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尤其广泛。在韩国,道教被视为国教,影响力仅次于佛教。在欧美地区,道教更是重要的宗教。道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影响力仅次于基督教和佛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之一,道教以其“道”为最高信仰和神格,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以及“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等,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
教义思想
道教教义思想,主要表现在其经典《老子》一书中。《老子》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为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老子》一书主要阐述了道的性质、作用,道与物的关系、道的特点,以及对统治者修身养性和治国安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道教中,它被奉为道教思想的基本经典。《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万物之所由始,万物之所由生。而“道”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没有具体的形象。《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化”、“无为而无不为”。认为无为就是要遵循自然法则、顺应自然规律办事;无不为则要遵循道德准则,讲究道德修养,使自己处于和谐状态。
教派流派
道教有天师道、正一道、全真道、正一道(后因道教内部的分裂而分成全真教、正一教、灵宝派)、玄门五家(金丹派)等。其中,全真道与正一道是道士的主流教派。
全真道主要活动在北方,包括河北、山东等地。该教派主张“以心养性”,认为修心才是修炼的根本,主张“致虚极,守静笃”。
该教派认为修真可“除病延年”,修真可“积功累德”,成仙后可“乘云登霄”。
该教派主张“以心养性”,认为修道者必须先要“正心诚意”,即通过“内修”达到“外应”,才能达到成仙的目的。
该教派认为修道必须要先求得上天的“授意”(即成仙),然后通过向天帝祷告而得之。另外在广东、福建等地还有小部分的全真教。
主要经典
道教经典,从其产生到现在,经过了多次的整理、修改和增删。现在保存下来的有《道德经》《灵宝毕法》《张天师黄纸符咒》《天尊经箓》《道藏》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道德经》,它是道教的第一部经典,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对后世影响极大。《道德经》由东汉末年张道陵所著,全名为《老子想尔注》,又称《老子五千文》。全书分上下两篇,共五千余字。上篇写“道”,下篇写“德”。道经是道教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经典;德经则是对道之德进行阐发和阐述的著作。
道教信奉的主要神有三清神、五斗米道神、灵宝派神、天师派神等。
三清是道教最高的神仙,他们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五斗米道是崇拜天师的宗教组织。


重要人物
张道陵,字正阳,东汉末三国时期的道教领袖。曾在四川阆中五斗米道的五斗教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为五斗米道的创立者和传教士。
张鲁,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第一任皇帝刘备之弟。曾受学于荆州太守卢谌、南阳名士庞德公,后受到曹操的信任。曾与诸葛亮、法正等人共同努力,在汉中地区建立起一个以刘备为首的政权,史称“蜀汉”。
张陵曾任三国时期蜀国五大夫、平西将军、护羌校尉等职。其孙张鲁在蜀国灭亡后,留居在汉中,以道教为基础创立了蜀国政权。
张鲁的父亲张陵亦曾担任蜀国官员,但张鲁得位后与其父不同,将道教作为自己的治国之道。曾任汉中太守,治所位于今陕西略阳。他在蜀国灭亡后入曹魏阵营,仍以道教为其治国之道。
道教内部分化出许多分支流派,其中主要有五斗米道、太平道、天师道和正一盟威道派等。在历史上还出现过许多著名人物,如东汉末年著名道士葛玄、葛洪,唐代著名道士许逊、李少君、李思冲等人,宋代著名道士葛洪、陶弘景等人。此外还产生了许多与道教有关的文学作品和人物传说。如《西游记》《封神榜》《西游记后传》等都是在道教中产生的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21 15:39 , Processed in 0.10480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