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72|回复: 1

道家的辩证思维

[复制链接]

3

主题

5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2-11-30 19:3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韩愈在《马说》里说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人皆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更不常有。但庄子却不这么认为,他在《庄子马蹄》里说到“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生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马,蹄可以踏着霜雪行走,毛可以挡御风寒,吃草饮水,抬起腿来走动,这就是马的本性,虽然有高台子大房屋,却派不上用场。到了伯乐出现,他说:“我能够管好马匹。”于是烧毛啊,削脚啊,烙火印啊,钉蹄铁啊,把笼头、绊腿的绳索用来牵引,把它编排在槽前棚下,十匹马就死去两三匹了。又来饿它,渴它,使奔驰,加速度,规整它,驯服它。前有嘴戴嚼子头戴缨的苦恼,后有鞭笞抽打的威胁,马死的就超过一半了。在庄子认为,伯乐的出现反倒是抑制住了千里马的天性,使它不能发挥出自己本来的力量。我们常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但是对马来说这究竟是福还是祸呢?这就引申出了庄子接下来的观点。
       历史发展的车轮徐徐向前,任何人都无法阻止历史向前发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论证了这一点。历史的主体是人民,但历史少不了英雄人物的带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风骚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等一系列的英雄人物,无不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孔夫子,孟夫子,老子,王守仁等一位又一位的至圣之人,用礼乐思想教化人民,也是推动了历史的正常发展。但庄子确认为圣人的出现就如同伯乐至于千里马一般,其实是灾难。在圣人出现以前“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这段话也出自《庄子—马蹄》,他认为在圣人出现之前,人人安居乐业,天性释放。但在圣人出现之后他又说到“及至圣人,蹩蘩为仁,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圣人出现之后,他们用礼乐伦理来教化普罗大众,于是就有了阶级,有了分裂,有了迷惑和猜疑等等等等。但庄子真的就是在完全的否认圣人的出现吗?我们不妨用辩证的思维来判断一下。庄子的一席话,从不同的境界,可以得出不同的认识,不能简单浅显的说同意或不同意。关键是我们不知道庄子的智慧和觉悟已经参悟到了哪个境界层次。以庄子的言论为切入点,我们从几个层次论述一下。首先从浅显的层次分析:圣人倡导仁义道德法度以及赏罚,如果这些东西超越了芸芸众生所能接受的承载力,结果就会适得其反,人类固有的天性与真情反而要让位给虚假伪善以及互坑。比如制度或道德约束太多了,你的确觉得活得很累,每天身心疲惫,满身负能量。再比如明朝灭亡,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圣人的道德仁义法度逼得人们无法实事求是的做事,无论怎么做都是错的。另一个层次分析,庄子完全否认圣人的作用,这是不对的,甚至和庄子本身的理论产生了逻辑上的矛盾。庄子承认人的天性,而圣人努力创造仁义道德法度,也是人天性真情的体现。圣人的出现引导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传奇。正如伯乐发现了千里马,才把千里马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历史滚滚向前,任何人都无法阻碍发展的前景。人活一世也正是要释放自己的价值,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辩证的看待庄子的观点,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切不可断章取义,混淆视听。圣人的存在,让阴阳和谐,成为社会凝聚的力量。一位位圣人存在,恰好推动了人类社会和谐共生成长,圣人对于社会往往有一种引导作用。
       道家讲究的是辩证思维,正如五行八卦一般,阴阳互补,相生相克。我们不能只从一方面来论断一个思想的对错与否,我们要正反两面的去论断一个观点,剖析其中的内涵和精华。只从一个面去论断一个思想的话,就会造成曲解与误判。不断的去与思想搏斗,不断的推翻,不断的立论,这才是做学问的正确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哲学思想里的真正含义。做学问必然要全知全解,切不可“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里雾里是看不透事物的真谛的。正如伯乐至于千里马,圣人之于社会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酱油的人拉,回复下赚取积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7 14:21 , Processed in 0.1408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