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龙山人:晕读“国学珍品”
前几天去新华书店,见一套新版国学丛书,叫《中华传世名著精华本》,共二十种,装潢精美,设计新颖,封皮上赫然有“中国古典文化精华,国学珍品最佳读本”等字样,很吸引人。随手抽一本翻翻,哇!……不翻不知道,一翻就晕了。 抽出这本书叫《唐诗三百》,翻开第一首,是幼儿都熟知的《咏鹅》诗: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儿歌,以此开篇,虽觉稚气,还不至头晕。但一下翻到杜甫《饮中八仙歌》,就有点晕了: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诗圣一首完整的七言歌行,八酒仙栩栩如生,竟被人随意砍去七仙,只剩李白好孤单,读来只觉头晕眩。 再翻下去,读到王翰的《凉州词》,更晕了,竟然是: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不是王之涣的《凉州词》吗?这首著名的边塞诗,被人推为“绝句之最”,千年传诵,怎么变成王翰的了?王翰的《凉州词》是另一首: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现在编者把这两首《凉州词》都归王翰所作,并把后一首改称《凉州曲》,岂不晕人?我只知道王之涣《登鹳雀楼》有人辩为他人所作,从未听说这首《凉州词》有过争议,编者在这里改为王翰所作,有什么根据?看来是张冠李戴,搞错了! 晕着头再翻下去,竟然看到刘克庄的《冬景》诗: 晴窗早觉爱朝曦, 竹外秋声渐作威。 命仆安排新暖阁, 呼童熨贴旧寒衣。 怎么回事?这是唐诗吗?刘克庄不是南宋诗人吗?唐代诗人中也有个刘克庄?同名同姓?不对。刘克庄虽不是妇孺皆知的人物,却也算得上大名鼎鼎了。这首《冬景》诗明明是南宋诗人刘克庄写的。他的诗怎么编到《唐诗三百》里了?……百思不解。翻过一页,发现刘克庄另一首诗《莺梭》也在其中: 杨柳迁乔太多情, 交交时作织布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 多少工夫织得成! 晕!这肯定是搞错了!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居士,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诗人,被尊为“江湖诗派”宗师,又是重要的辛派词人。《唐诗三百》,竟然编进宋人的诗,不是胡编吗? 晕了一阵之后,渐渐清醒过来。不禁要问:编者是谁?一查,有两位主编,两位副主编,加上顾问、策划,另外还有编委十人,一个阵容可观的编辑委员会,势力可谓壮矣!但是,这么壮的编委会竟不知道刘克庄是南宋人吗? 猜测刘克庄被错选进《唐诗三百》,可能与《千家诗》有关。刘克庄是最早的《千家诗》编选者,他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曾作为《四库全书》未收书编入《宛委别藏》。然而刘克庄的《千家诗》并非启蒙类读物,后来广泛流传的《千家诗》,多题为南宋谢枋得选注、清王相增补修订。 “说曹操,曹操到”。忽见南宋谢枋得的《蚕妇吟》也入选《唐诗三百》: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 玉人歌舞未曾归。 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叠山,江西弋阳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与文天祥同榜进士,后率兵抗元。这样一位很有气节的南宋人物,怎么也成了唐代诗人?错了,绝对错了。这哪里是《唐诗三百》? 不由得回头看看目录,问题多矣!该书既不按时间先后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也不按作者姓氏笔画或姓名拼音排序,既不按体裁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乐府等,更不按内容分山水田园、边塞烽火、天涯羁旅、爱情相思、友情送别、讽谏反思、哲理感悟、托物咏志等。原来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排在最前的张九龄,现在跑到晚唐韦庄、杜荀鹤等人后面,盛唐的老杜也落到晚唐的小杜后面,张说老先生不但更靠后,还被改名张悦,大历十才子的卢纶误为卢轮。宋人刘克庄、谢枋得还在许多唐人前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