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07|回复: 12

《道德经》帛书版第十八章:道家“绝仁弃义”的内在逻辑

[复制链接]

3

主题

3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2-12-3 19: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帛书版: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①。智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传世版: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版本差异:
① 案有仁义:有人把“案”作“安”讲,读成反问句。其实“案”字本义是指“用于安放食物的木盘”,落下而安放,表达肯定之意,在这里作“于是、就”讲。与第十七章“信不足,案有不信”用法相同。
直译:
大道被废弃,“仁义”就开始被推崇了。智慧已产生,大的伪诈就开始被赞许了。六亲不和睦,“孝慈”就开始被赞赏了。国家已昏乱,忠贞之臣就开始被赞扬了。


解读:
这一章很容易理解,可背后蕴含的意义非同小可,在《道德经》中多处都得以呈现,是比较重要的道家理念之一。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废”,是废弃的意思。可能会有人疑惑,大道怎么能被废弃呢?《中庸》不是明明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人们连片刻离开“道”都不可能,又如何去废弃“道”呢?
这里就要说到“恒道”与“非恒道”。有“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的道,它无处不在,造生天地万物。这个道,便是《中庸》所说“不可须臾离”的道,称之为“恒道”。而《道德经》第三十二章又还说,“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也”。小河流很多,统一归于大海,如果把大海比于大道的话,小河流就相当于大道的分支,作用于不同的事物。这些依赖于具体事物而呈现的道,就是“非恒道”。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与道相合的状态,《道德经》第三十九章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这些“得一”的状态,就是它们各自秉承于道所得的中正常态。而这些常态,都是可以被偏离的。
天有清时,有不清时;地有宁时,有不宁时;神有灵时,有不灵时;谷有盈时,有不盈时。侯王有道则为天下之正,无道则为天下所蹶。所以当这些事物偏离它们本有的中正常态时,则为“废弃”了大道;向这个中正常态靠拢的过程,则为“修道”;重新回复到了中正常态,则为“得道”。
当人类群体偏离了“有道”的中正常态时,“仁义”就开始被推崇了,这便是“大道废,案有仁义”所要表达的意思。


同样的,“智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意思是说,当人们背弃了纯真朴实的中正常态而使用智慧时,大的欺诈行为就开始被赞许了。当六亲之间和睦相处的中正常态被抛弃以后,孝顺与慈爱就开始被赞赏了。当国家清明安宁的中正常态消失以后,忠贞之臣就开始被赞扬了。
庄子在《马蹄》篇中说:“素材没有被分割,谁还能用它雕刻为酒器;白玉没有被破裂,谁还能用它雕刻出玉器;人的自然本性不被废弃,哪里用得着仁义;人固有的天性和真情不被背离,哪里用得着礼乐;五色不被错乱,谁能够调出文彩;五声不被搭配,谁能够应和出六律。分解原木做成各种器皿,这是木工的罪过;毁弃人的自然本性以推行所谓仁义,这就是圣人的罪过。”
仁义固然是很华丽的品质,但却是分割素材雕饰而成。“朴散则为器”,当人们开始重视并赞赏“器”的时候,“朴”也就不可能再得以保持了,从此走上废弃“大道”的路。这种状态不改变,“道”也就永远回不来。所以《道德经》才说要“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绝巧弃利”,目的就是要打破当下流行的“定势”、“酱缸”,而试图重新回归于“大道”。
只有当不再推崇“仁义”的时候,人们的眼光才有机会重新关注到“大道”。只有当不再赞许“智慧”的时候,人们才有机会重新回归于纯真朴实。只有当不再赞赏“孝慈”的时候,人们才有机会六亲重归于和睦。只有当不再赞扬“贞臣”的时候,国家才有机会重归于清明安宁。
这其中的内在逻辑可能不太好理解,《庄子》把仁义比作胶水,那么就拿破损的瓷器打个比方。


完整的瓷器如果摔坏了,可以用胶水把碎片重新粘合起来。而大道废弃、六亲不和、国家昏乱,就相当于完整的瓷器被摔坏。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用仁义聚拢了人心,用孝慈处理好了六亲关系,用忠贞挽救了国家,那么仁义、孝慈、忠贞就是起到了胶水的作用。
然而首先,用胶水粘补碎瓷器,就像以“和大怨”的方式来修复破裂的关系一样,“必有余怨”是必然的结果,“焉可以为善”?不能说这是好的处理方法。
其次,胶水不归属于原来的瓷器,它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东西,就像错五色调出的文采,调五音作出的乐曲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它本身归属于原系统,就不足以起到拼合作用,因为原系统已经被打碎了。只有使用系统外的新东西,才具有拼合作用。
所以结果就是,这个新东西如果和碎瓷器掺杂在一起,瓷器就永远没机会重归于原来的无损状态,因为有不归属于原系统的新杂质掺入了进来。
但奇怪的是,反而有很多人会喜欢这种“美”。仁义之华丽,忠孝之贞烈,无不炫人耳目,让人心动神驰。就像现在也有人故意把茶壶弄破,然后再用铜、银、金把破损处锔起来一样。他们觉得很美,比原来浑然一体的状态更美,特别是那金灿灿的锔线,在他们眼中简直美不胜收。
最后,哪怕用胶水把碎瓷器勉强拼接起来了,瓷器也已经遍身是裂,不堪再用了,随时都可能分崩离析。
所以,如果要让破碎的瓷器重新回归于原来的无损状态,就不能想着用外物拼接,而且还要把这些失去了原有中正常态之后产生的新东西,从系统中清除出去。尽管它们都很华丽,但是我们要“居其实,不居其华”。这就是道家批判仁义、反对礼乐的内在逻辑。
加入讨论群领取最新《道德经帛书拼音》WORD版本,可作诵读之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3 19: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本性有善有恶,不加约束追求本性只会让善与恶肆意生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2-3 19:5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老子只是教人复归于淳朴,那种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不刷心眼不要相互算计,只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快快乐乐的生活才是最好。过分追求所谓的仁义只会造成伪善和流于形式的虚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3 19: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太好,每篇都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2-3 19: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宣扬的都是缺失的品质。宣扬仁义的时候必然有大奸大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3 19: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民主和自由不就是美国的道德仁义大棒吗,这东西本来就有欺骗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3 19: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智慧不得了 不听话 你只要理解你理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3 19: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 写得太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1
发表于 2022-12-3 19: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和坂口安吾的《堕落轮》有些相似,人们嘴上说什么,标榜什么,其实就是没有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3 19: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不上贤有点像。可问题是这都偏离道了,如果不“拨乱反正”一下,任由它自己发展,那不是越来越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7 07:19 , Processed in 0.1162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