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79|回复: 1

国学《道德经》第十章(第六句)

[复制链接]

2

主题

8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2-12-3 20: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文】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修除玄监(乙本),能无疵乎?;爱民活(帛书乙本:栝)国,能毋以智乎? ;天门启合,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释义】
像太阳一样~

今天聊《道德经》的第十章第六句话:“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这话在帛书乙本出现之前,各家版本都不一样。读《道德经》的困惑就在此。



比如说王弼版本他说“无为”,“明白四达,能无为乎”,四方的事、天下的事您都知道了,但是您能不能保持无为的状态,这是一种说法。
傅本说的是“无以为”,“明白四达,能无以为乎?”,您天下事都明白了,您能不能(不)为什么去做事?去(不做)事?这个解释也是比较模糊的。
河上公本是这么说的,“明白四达,能无知?”,天下事都明白了,您能不能保持一种无知的状态,当做不知道,一种比不知道的状态去知道,这也是一种说法等。



每个版本都不同。但是帛书乙本出来,原来是“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其实河上公版本讲的是相似的,“明白四达”的意思就是像太阳一样,“天之道”一样,让阳光撒遍世界,明白是明亮、光亮的意思,让这光亮到达四方、遍满世界。
这种状态讲的是领导者。一个公司的领导,能不能对员工好,给员工恩惠、福利,对员工的这种好能够达到公司的各个角落,就像“天之道”一样,“天之道”让万物生长,把阳光施与万物,树木生长。



老子接着说,“能毋以知乎?”,“知”也通智力的“智”,就是让你的恩惠、对大家的好处达到四方,但是能不能保持一种无智,没有智的状态,就是不以各种形式,没有各种目的的状态,“知”是一种具体的形式的意思。
好比“天之道”,让万物生长,使得阳光达向四方。“天之道”有什么目的吗?没有。以各种形式通知你了吗?也没有。它自然地去施与,没有任何形式上的教条的东西,所以这叫“毋以知乎”。这种状态做领导的话,符合天之道。
毋以知”是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可以解释成“智”的解释,也可以解释成毋以各位知晓的形式,都以知晓的形式,应该像太阳一样默默施与,像“天之道”一样默默施与。



如果公司领导对员工好,可能会在各方面去暗暗地施与员工好处,给员工以成长的条件。比如说,看见有的员工不错,需要成长了,默默把你调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然后送你出去培训。但是说我就对你好,不要这样,别的员工怎么看呢,您就是这么给大家各种成长的机会,给大家福利。但是要保持一种非常低调的状态,潜移默化地去进行,这种境界会更高,这是“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如果能达到这境界了,那人生就大圆融了。

敬告:本人搜集整理《道德经》文章没有学术成分,只是浅谈记录感悟。无论朋友喜欢或者不喜欢,都不要对此有执念都在学习过程中。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国学经典。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感谢大家。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昨天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帮顶 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6 10:31 , Processed in 0.2201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