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4日是值得纪念的一天。我一个连朋友圈都很少发的人,居然知乎上面突然有了8万浏览,1000+赞,更重要的是,我升级了,我知乎创作者等级晋升为L4了!!
知乎创作者页面菜单上面有一个滚动条,告诉你,你马上就要L4了,再努一把力,L4了就会有”创作者权益“哟。我很激动地给我妈打电话,告诉她,准备收我的稿费吧!马上到了L4就要有”权益“了!我妈也很开心,没想到一个理工科女生也有能收到稿费的一天,直说我从小就能看出来,很有文学家的素质,不该去学机电一体化。我妹在朋友圈里吹牛说她姐马上就要当作家了。就连我自己,看着衣柜,都琢磨着,我得添一些衣服了,配合一下一个作家的形象。
4日早晨,一睁眼,拿起手机,连微信都来不及打开,直接打开知乎,果然”恭喜你!您已升级为L4创作者!解锁了创作者权益!“太激动了,人生巅峰了啊!不行啊,怎么搞的!手机怎么还看不到我的权益,必须还得用电脑版申请,电脑呢,我电脑呢,牙不刷脸不洗,赶紧去搬电脑,来验收我的”权益“。
我看了三遍:

我的创作者权益
这就是我,一个L4创作者的权益。
我,一个国际市场上20年转战中东北美的传奇金牌销售,业内有口皆碑的大Vsales,居然通过翻译文章,被知乎,赋予了卖东西的权益。
。。。。。想当个安安静静的知识分子,可太难了。。。。。
不管怎么说,人家都给我权益了,这说明我的价值也算被认可了。我决定,还是要兑现这个权益的,”自我实现“的徽章都别到胸口了,我得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因此,以下插播一个硬广告。万一被看到了呢,毕竟IT界的宅男腐女中,像我一样喜欢历史的人也挺多的:
“首云全球云服务器(GIC)基于高规格物理集群搭建,能够为您提供性能强大、运行稳定的计算能力。全球部署,覆盖中国大陆、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17个城市;5分钟完成全球业务多点部署;
最近在达拉斯购置原DRT专业L3机房,电力扩容升级改造进行中,改造完成将会有600个高密度机柜,面向企业,电商,游戏,矿主提供托管,裸金属租赁,私有云业务。预计12月起公开发售,欲购从速,售完即止。欢迎各位跨界IT精英评论区与我联系。”
——————————————————————————————————————————
新朋友可以点击上一篇复习。
在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后500年的1000年时间内,人类历史迎来了第二波文明大爆发,这次的文明大爆发是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第一次产生了思想家,这些思想家奠定的基础跨越2500年的时光,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依然施加着影响。
不同的文明背景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印度,波斯和中东,智者们探索着与神之间的关系,而在中国和希腊,先贤们选择深刻理解现实社会,用智慧来诠释我们的世界。
笔者快速地,完成任务一样把”暴虐短命的秦王朝“以及法家提了一笔,然后用饱含着热情的笔触,用了整整3页的篇幅,阐述了儒家------”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智慧“(Greatest Sage)。(居然没有用之一ONE OF)。3页是什么概念啊,这么说吧,基督教的产生也就不到3页。
本章《第二波文明浪潮下的文化与宗教》总共30页,中国部分用了整整10页,其他的印度教,佛教,中东的zoroastrianism, Judism犹太教,古希腊哲学,基督教起源总共用了20页。
与儒家同时期存在的还有Daoism,道家。

美国历史课本里关于道家的介绍
”没有哪个文明是用一种单一色调勾勒出来的。当儒家理论开始被广泛接纳,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也开始成型,这就是Daoism,道家。道家的起源,是跟传奇人物老子(laozi)密不可分的。传说他在骑着青色的水牛消失在西北的荒野中之前,撰写了一本小册子叫道德经(原文Daodejing 并翻译成 The Way and Its Power) 万物原理以及其力量(我在提到人名,地名,书名的时候,会放原文,这样读者以后跟老外沟通的时候,您就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比如我很多年都不知道confucianism是啥,这个词的词根它长得就像个confuse, 太 confusing了。)道家的理念后来被哲学家庄子(Zhuangzi)发扬光大。
总体而言,道家的思想体系跟儒家是背道而驰的。儒家重视教育,讲究奋斗与自我提升,提倡仁政。而道家则觉得所有努力都是徒劳无功,只能让事情更糟糕。面对中国战乱的局面,道家敦促放弃抗争,回归自然,提倡个体顺势而为。当儒家把焦点放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时,道家关注的是伟大的自然界以及其神秘的运行规则。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儒家学术是入世,而道家则是出世“(原文Confucius roams within society, laozi wanders beyond. 这句英文翻译的真好!)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道(Dao),这是一个难以琢磨的概念,象征着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他是所有自然现象背后的永恒不变的基本法则。根据道德经”The dao moves around and around, but does not on this account suffer. All life comes from it. It wraps everything with love as in a garment. and yet it claims no honor, for it does not demand to be lord. I do not know its name, so i call it Dao. the way. and I rejoice in its power."
这段英文写的......真是一言难尽,反正我实在看不懂,我找到了唯一确认的部分around and around,搜索了关键词“周而复始”没找到,后来发现可能是“周行而不殆”,那就应该是这一段翻译过去的:
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接着,作者继续掉书袋,给了一整段小国寡民,我就不去一句一句翻译他写的了,有兴趣的朋友点开图片去看那个拗口的英文。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①。使②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④而不远徙⑤;虽有舟舆⑥,无所乘之;虽有甲兵⑦,无所陈之⑧。使人复结绳⑨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⑩,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译文]
使国家变小,使人民稀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却并不使用;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徙;虽然有船只车辆,却不必每次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布阵打仗;使人民再回复到远古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之中。国家治理得好极了,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国与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犬的叫声都可以听得见,但人民从生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与儒家相似,道家也把家庭作为中国社会的核心。不过比起儒家男尊女卑的关系体系,道家更提倡两性之间的互补与平衡。
尽管道家与儒家的理念有着各种不同,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接受道家学说,并作为儒家的补充,而非对立。(原文说见164页的插图,我把它贴在下面)这种对立的互补关系,在古代中国的概念里,相当于阴阳。
------ 第一次看到有这种比方,把儒家与道家比喻为一阴一阳。

”这幅图是中国艺术家Wang Shugu(1649~1730)创作的,孔夫子抱着baby菩萨,递给老子。这幅图表示印度原生的佛教开始进入且同化中国文化,并且提现了三者之间和睦共处的关系。“

我还真是不知道Wang Shugu,我去搜了一下,有可能是维基词条下的四王当中的此人:
”王翚(1632年—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代表作为《溪山红树图》、《仿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等。“
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奇葩的说法,孔子把一个小菩萨宝宝抱着递给老子。。。这都啥跟啥啊。。。

”一个学者官员可能在白天上班的时候,践行儒家的仁爱治国,而晚上回家了或者退休以后,他就改为追求道家的一切从简的理念,可能会读道家的著作,按照道教的方法做呼吸与冥想,或者作画。在道家思想主导下的画作,往往凸显山水自然界的宏大以及人物的渺小(p172页插图)道家还赋能了一种朴素宗教文化。这种道家更像是道教,追寻自然界的神秘力量,预测未来,长生不老。有时也为农民起义提供思想基础。比如汉末的黄巾军起义,他们的诉求就是要建立一个道家的理想主义社会,没有官府与地主的压迫剥削。
道家,跟儒家一道,成为了中国古典传统最久远的元素。“
------ 作者太有画面感了,白天上班是儒生,下班回家换道袍打坐冥想。。。笑死我了。。。

受道家影响,中国的风景画凸显险峻的山峰以及宏大的自然景观。
下一章预告:讲了社会的不平等,阶级的产生。横向地对比中国的士绅农商,印度的种性制度与罗马帝国的奴隶制
欢迎评论,欢迎关注我的专栏。
注:
这本书的名字叫《Ways of the World with Sources for AP®》作者是Robert Strayer。AP课程指定教材。学校用的是第二版。
想要找原文来读的朋友,这本书1408页,超小的字体,重达4斤。大小基本相当于13“电脑,厚度么,当枕头还略嫌太高。阅读量。。。那个,您酌情参考。
Publisher : Bedford/St. Martin's; Second edition (June 10, 2013)
- Language : English
- Hardcover : 1408 pages
- ISBN-10 : 0312583508
- ISBN-13 : 978-0312583507
- Item Weight : 4.5 pounds
- Dimensions : 7.7 x 1.9 x 9.3 inches
2021年10月2日 补充说明:
有的网友问,美国不同的学校用的是不一样的教材吧。
的确如此,AP考试是统考,官网规定了考试大纲,列出了14本AP认证的教材,按照姓氏笔画排名不分先后。(加粗的就是本书)
For discussions regarding the usefulness of these texts and other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AP World History: Modern classroom, please consult the AP World History: Modern Teacher Community.
- Adler, Philip J. and Randall Pouwels. World Civilizations. 8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2018.
- Beck, Roger, B., Black, Linda, Krieger, Larry, S., Naylor, Phillip, C., and Dahia Ibo Shabaka. World History: Patterns of Interaction. McDougal Littell, 2005.
- Bentley, Jerry, Herbert Ziegler, and Heather Streets Salter. Traditions & Encounters: A Global Perspective on the Past, AP® UPDATED Edition. 6th edition. McGraw-Hill Education, 2016.
- Bulliet, Richard W., Pamela Kyle Crossley, Daniel R. Headrick, Steven W. Hirsch, Lyman L. Johnson, and David Northup. The Earth and Its Peoples: A Global History. 6th edition. National Geographic/Cengage Learning, 2018.
- Duiker, William J., Jackson J. Spielvogel. World History. 9th edition. Cengage Learning, 2019.
- Dunn, Ross and Laura Mitchell. Panorama: A World History Volume 2. McGraw-Hill Education, 2018.
- Ellis, Elizabeth Gaynor and Anthony Esler. World History: The Modern Era. Prentice Hall, 2009.
- Fasulo, David, Brent Goff, and David Holford. History Alive! World Connections. TCI, 2020.
- Hansen, Valerie and Kenneth R. Curtis. Voyages in World History. 3rdedition. National Geographic/Cengage Learning, 2016.
- Pollard, Elizabeth, Clifford Rosenberg, and Robert Tignor. Worlds Together, Worlds Apart. 1st edition. W.W. Norton, 2015.
- Stearns, Peter N., Marc Jason Gilbert, Michael B. Adas, and Stuart B. Schwartz. World Civilizations: The Global Experience, Revised AP edition. 8th edition. Pearson, 2021.
- Strayer, Robert W. and Eric W. Nelson.Ways of the World with Sources, for the AP® Course. 4th edition. BFW Publishers/Bedford/St. Martin's, 2019.
- Von Sivers, Peter, Charles A. Desnoyers, and George B. Stow. Patterns of World History: Combined Volume. 2nd edition. Perfection Learning, 2014.
- Wiesner-Hanks, Merry E., Patricia Buckley Ebrey, Roger B. Beck, Jerry Davila, Clare Haru Crowston, and John P. McKay. A History of World Societies, Combined Volume. 11th edition. Bedford/St. Martin’s, 20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