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28|回复: 1

我读《道德经》第47章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5 10: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时候,人类从自然界习得的知识能够分为两类,一种是间接获得,比如读书自学、被上课等;再一是直接获得。直接获得的那些人那几个人那一个人,显然是多个或一个天才了。假如把人类当做一个生命体看待的话,人类也应该经历了少年青年和老年的几个历史阶段。也许换个眼光,把人类的现今认作是哪一个阶段则可以从而认定一个人的心态。这些可能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的知识获得到底是来自哪里呢?所谓唯物所谓唯心,争论的价值在什么地方?焦点是学术还是威权?老子有老子的认知,老子说思考的人,不需要“行万里路”。感觉-记忆-经验-技术-智慧,人因而不同,是因为人停留在不同的层次上的缘故。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译文——
不出家门,就能够知道世界。不看窗外,就能够发现天道。一个人走的越远,他知道的就越少。所以,圣人不出门就知道,不看见就认识,不作为就成功。
理解——
《道德经》第47章文字比较短,字意比较简明,没有多的阅读理解难点。我觉得可以理解为“因为”-“所以”的句式,所以不难理解。
老子首先限定“圣人”的特征,就是说,他首先给了“圣人”这个词一个明确的定义,然后,才说“圣人”是什么样的。如此行文,颇有点“打哪指哪”的味道。
老子说的“圣人”把自己关进一座房屋,有门有窗。但是,因为“圣人”早已知晓世界,所以“圣人”是不出门的。也就是说,社会上的人世间喜怒哀乐,以及名和利,“圣人”是知道的,洞穿的。太阳绕着地球转这一自然现象,以及春夏秋冬季节更替的客观规律,老子不看窗外,也是了然于心的。所谓“天道”,是自然规律。
对于知道世界而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简直是在缘木求鱼。老子说,不用那样做。相当于说,吃得多并不一定代表长得胖,因为可能破坏了吸收。所以,堆砌有时不敌简约。但是,许多人想不明白,比如一个“贪”字,难倒了多少人。眼看着就成了一个世纪性难题,非无解,而是无解。
最后,老子说“三不”,不行不见不为,不出门不看见不作为。如此,或是天生,也可能后天习得,但都是圣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昨天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顶,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7 04:55 , Processed in 0.65351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