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92|回复: 5

从《道德经》背面读到的真相------老子上帝的使者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5 15: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下篇
(以下摘录了《道德经》中第一章、第二十五章、第六十章的内容,以灵性的角度去解读)
道德经·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宇宙真理和规律是可以解释清楚的,但,它并不是世人眼里普通的那样;
宇宙的具体形象是可以描述的,但,它并不是人们常识中认识的那样。
宇宙初始是处于混沌微观的形态,但天地也就从那一刻开始诞生;宇宙诞生,有了具体的形象后,地球上的万物随之因它而来。
因此,常怀空灵静修的念头,就可以体察到宇宙的奥妙;保持积极追求的心态,就可以观察到宇宙天体之间的区别。
静修与追求都是因本心而生却有不同的称呼,一样有着奥妙之处。
这种二种修为既抽象啊又深奥啊,同是揭示探索宇宙所有奥秘的途径。
【解释】本章节是总纲,开宗明义地告诉人们宇宙产生,它虽然抽象、深奥,“道”来得没有那么简单,它不是人类日常生活观天劳作那么简单的生活,是“非常道”,此“道”是宇宙的宏观的相当有难度,所以是“非常道”,但,“道可道”又是可以讲得清楚明白,如何可以讲得清楚?讲得明白?弄得通透?唯有常怀空灵静修的心态和保持积极追求行动,你就有可能达到通灵的维度。
而宇宙为何可以弄得清楚和明白?是因为它是有“道”的,按“道”来运行,按“道”来发展,为什么这个“道”的运行象编程一样有规律的运行?难道说它就如唯物主义所说那样?是自然规律?怕是真的没有那么简单,简单的举例,就拿太阳系来说,太阳常有太阳风,地球有板块运动,千百年来这些活动并没有改变太阳和地球的运行轨道,更有千亿数级鸿大质量的星系也象是中邪一般各自在轨运行,宇宙背后就没有神秘的力量在控制?
道玄之又玄,有什么途径可以掌握吗?老子告诉人们通过空灵静修思考和探索追求方法,是可以获得成功。“无欲”是空灵静修“有欲”是积极追求“无欲”与“有欲”有机结合“双修”就是“道法自然”,与道家的崇尚的“虚静自然”信仰何其吻合,不仅不违和,而且鲜明地阐明了在修悟“道”过程中,人的意识是何其的重要,是根源。
本章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与第四十章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看似有差别,其实本质基本相同,但人家老子文字的功底就是相当厚实了不得,任意组装。重点来了,“有”与“无”的关系在老子的眼里有相当、极其、尤其重要地位,无字在《道德经》中出现有一百多处,但此二处的“无”显然没那么简单,指的是宇宙的本原,“无”不是说人类眼中视觉上的没有,而是说“宇宙之初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形态,物质微小到肉眼观察不到,目前的人类没能力来分辨,换言之,讲人听得懂的话就是人们凡看不到的东西皆是无,但并非不存在”,那么老子真的是这样想的?深层面里,此处的“无”是指宇宙的创造者上帝,一个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中生有、无边无际万物之母。
在春秋战国时期,别说是伽利略望远镜,恐怕连眼镜你也没有,因为最早的眼镜出于1289年的意大利。那问题来了,老子你虽然在周朝的图书馆里呆了30年,博览群书,当上了馆长,如果没有天启、神赐。你凭什么就敢写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么豪横的宇宙宣言来?现代宇宙天体研究成果是在几个世纪的科学家集体接力努力的结果,结论竟然与你宣讲的惊人的吻合,科学家们的成果是借助了先进的哈勃望远镜、韦伯太空望远镜、中国FAST观察,发射了旅行者、先驱者宇航器探测才获取的,你靠什么神奇的工具和仪器来研究的?书中不曾有半分透露。在周朝担任过图书馆长的又不止你一个,就你有情怀有智慧?这些理由够不够指证老子你是上帝的使者?想想万分自豪呵,二千多年前的一个中国老头以他的神识把宇宙给“道”了。
不觉得老子真的厉害耶?佩服哉?蒲伏兮?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
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有一个物体衪(上帝)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又空虚到你感觉不到衪的存在,衪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说是万物存在的根本。
我不知道衪的名字,所以把它命名为“道”(上帝),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宇宙。
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
宇宙间有四大,而真正排在第一位最高统治者才是王(上帝)。
故,人要尊崇地,地要尊崇宇宙,宇宙是按“道”来运行的,”道“,理所当然地要受制于上帝。
【解释】本章节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宇宙的形成根本,较第一章节的抽象讲述宇宙不同,很形象地描述了宇宙的成因和运动规律,读着读着,你的后脊有没有些发凉,怀疑老子是不是从现代穿越到春秋战国的,现代天体物理百年太空探索才管窥到宇宙的皮毛,他老人家在周朝的办公室就已静修出来了,凭什么?如果讲到知识版权,老子怕是要收费了。
本章的“王”为什么是特指上帝而不是统治人类的王?因为老子写《道德经》是给世人看的,主要是教导人们倡导尊崇“道”,没必要用更多的篇幅来告诉人们有一个你们看不见、也摸不着、闻不到、听了还迷糊的上帝创造了道,还创造了人类,连孔大圣人都没能醒悟过来事,普通百姓更摸不着头脑了。
比较本章节的“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和“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它们的区别在那里?如果是按常见的译本作“人是居其中之一”来解,两句话本质上没有区别,你觉得点石成金、大含细入、一言穷理的老子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王也大”是可作人类的统治者来解读,但本案却从“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的”一“发现了端倪:“而真正排在域中第一位最高统治者才是王(上帝)啊”,此“一”非彼“一”,不是数量”一个“的意思,作排序”第一“来解,更加符合文章的上下承接。
再有,”道法自然“为何解释为”道,理所当然地要受制于上帝“?”道“是尊崇自然规律的道,如果是常规直译,那就成为”自然规律是要尊崇自然的“,试问,老子会在同一章节里再犯这种低级错误?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老子在本章真正想告诉人们的是这个宇宙才是上帝所造,“物”也暗指上帝,上帝是祖宗,无所不能。宥于天机不可泄的原则,他也只好揣着明白装糊涂,没法直说这个世界是由一个叫上帝的大神创造的,你若是直筒筒的大肆渲染,不被朝廷按上一个谣言惑众的罪名,就被百姓骂神经病,恐怕会大大降低《道德经》在社会的影响力。现代科技水平已发展到量子层级,至今不是还没有真正能够精准地向世人演示它的运行吗?更何况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没图、没音像、没实物你怎么向蒙昧的世人解释啊?但老子又不得不说些什么,他不能违背上帝的旨意,因为是上帝委派他到人间传经送道的。所以用了晦涩难懂的语言“道”啊、“无”啊、“玄”啊反复向世人表达这个宇宙规律,告诉人们,这些东西虽然你们看不见又摸不着闻不到,但人类社会的发展无处不“道”,虽然“玄”,但通过潜心地静修你就可以感悟到“道”的精髓,宇宙的奥妙,为了人类的未来和发展,老子用心良苦,功德无量。
有没有觉得老子真的厉害耶?佩服哉?蒲伏兮?

道德经·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文】
统治者治国安邦的能力达到了高度文明自治自律的水平,好像名厨煎制好的小鱼儿体形完整没有一丝人为缺损一样。
达到了按照尊崇道的规律来治理天下的境界,那些鬼与神就会安分守己不会越界,鬼会老老实实地呆在地狱,神会安逸地呆在天堂。
不仅是鬼不敢越过灵界捣乱,神灵也不会因凡界的事而下凡惊扰到人界;
不仅是神灵不会干涉百姓,英明的统治者也不会骚扰百姓。
所以啊,奉行和遵循了道的规律,鬼神和统治者者都不会做出愚昧的事,百姓们就可以享受到明德治国的盛世。
【解释】这一章节是以鬼神来告诫示警统治者,奉行并尊崇道的规律来治理国家,则国泰民安,则天下安定,连鬼神都佩服,鬼会安分守己,神会放任自流,借助灵界的鬼神来进一步简述老子所推崇的“无为而治”的境界。
如此解读本章节,就是认同这个世界存在鬼神,存在不存在鬼神的形态?现代主流观念是否定的并斥之为迷信,但你们不能否认的是这个世界发生的这么多神秘的事件真实地存在,连科学也无奈,无法用现代的科学和仪器来鉴定鬼神不存在,无法检测到灵体,并不是不存在,只能说,观念和技术有待转变和提高。
何为“鬼”?《说文解字》释“鬼”字:“人所归为鬼”。《礼记·祭法》云:“大凡生于天地之间皆曰命。其万物始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即黄帝,尧、舜、禹、汤)之所不变也。
何为“神”?《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孔传》: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王弼云: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
鬼神非人界之生物,以现有的技术手段检测不到亦属正常。在漫长的历史中,鬼神文化与中国的其他传统文化相辅相成,演变成了中华文明重要的核心文化之一。但在唯物主义的影响之下,也仅仅是在民间中流传,甚至是视其为糟粕。如果说鬼神是真实存在的,被冤屈被冷落的鬼魂是呈现黑灰色的形态,而神灵是呈现为玉白色的形态,你信吗?孔大圣人,对鬼神的认识是这样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老子曰: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孔子只知道世间有鬼神,而老子却知道,只要遵循着“道”的规律,在灵界鬼与神的界限不会乱,不仅是在灵界,鬼神亦不会越界到太平盛世的人间,惊扰人类,说明什么呢?二人对鬼神的认识远不在一个层面上,老子“犹龙”。本文不展开讨论,还是言归正传。
“治大国,若烹小鲜。”开始读本章节时,有没有感觉这句话与后面的鬼神不相融,甚至有些突兀?但,你一旦理解了老子的风格和思想,就不会直白解读为“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这样的解法导致上下是完全脱节的,老子强调的就无为,无为是最高境界,就是无损害,"大国"在这里的意思并非指的是国家地大物博,而是高水平高境界的意思,作“统治者治国安邦的能力达到了高度自治自律的水平,好像名厨煎制好的小鱼儿体形完整没有一丝人为缺损一样。”解读,不仅是更合理贴切,更重要的是与鬼神不扰的意境相融合。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这句话的意义就更深刻了,有些书解读为“不仅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或者是译为“不是鬼不灵,是鬼所依靠的神灵——鬼的精神没有了,他所依赖的成自身生命的力量没有了,也就是能作怪的力量没了。”这是不是也承认了有鬼神呢?《孟子》:圣而不可知之谓神。阳魂为神,隂魄为鬼。气之伸者为神,屈者为鬼。是很有份量且经典的观点,鬼神亦并非是宗教的专用名词,“屈者为鬼”,说明了鬼是会吵闹,是所谓厉鬼,所居之地为地狱;“气之伸者为神”是为圣人,是气伸者,安逸轮回,所居之地为天堂。而人间社会皆是二者所经历之地,有访问“伤人”的理由。
但,如果国家是一个清明睿智无为的圣人治下,是一个百姓安分守己、富贵丰饶,是一个没有男盗女娼、强盗横行的太平盛世,冤屈的鬼魂找不到骚扰人间的市场,其心态也自然平静了,而神灵呢,天下无难事,自然也就不被上帝派遣下凡到人间微服私访。“其神不伤人”“伤”并非是神仙要伤害人类,是不需要下凡到人间打扰干涉管理的意思,而神仙居仙界之地,衪们各有所司,但凡人类社会有剧烈动荡,神仙是要下凡人间,进行辅佐。周朝国运近800年了,后期已式微没落,上帝不忍心看到周朝国体因战乱分裂,就差遣老子下凡,出谋划策辅全力佐君王治理社会。可统治者荒淫无度、声色犬马、穷兵黩武,追求着“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致使民不聊生,令老子十分失望,故尔执意西隐。老子的下凡就是“伤人”,人间若是太平盛世,作为仙翁的他本应在仙界,悠哉游哉地到各个星系仙游,不是件快乐的事?
晓不晓得通灵的老子真的厉害耶?佩服哉?蒲伏兮?

结束语:
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哲学精髓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向高级进阶的过程,除了向“道”而行,还告诉我们天外有天,这个天就是福泽我们的上帝。开篇所介绍的二位通灵大神,只是众多能够通灵大师中层级处于高端的二位,这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不是谁打着科学的旗号就可以否定的。承认不承认,他们的事迹已是国外众多机构研究的对象。人类的诞生源于造物主,尊重这个事实,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才是真正的遵循“道”,只有“道”才是永恒的,一些曾被人们奉为经典的金科玉律理论和衣钵,会随着灵性时代的发展,而成为历史。
2.诸多的神秘现象告诉世人,它们的产生并不是某些宗教和法术所为,更不等同于以谋财害命为目的的迷信活动。改变思想观念,正视“灵性文化”,摈弃那种“视觉科学观”,是人类发展的需求朱清时说过“科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杨振宁也说过类似的话,两位都是中国现代科学界的大佬。而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在这方面进入了深度的研究,世界级物理学家关注灵界科学是不是很扯?但他敏锐地嗅到了这个“玄之又玄”的未来高地,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科学未能触及到的地方,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利用科学的方法去寻找更高级的科学,相信科学并不是迷信科学,我们不能走出封建迷信之后再走入科学迷信,在探索世界的同时要坚持以实际结果为准,永远不给思想设限,这样才是人类文明真正的进步”。
3.一个玄悟“灵性科技时代”已悄然来临,近年来芯片科技的高速发展,为探索解开已困惑人类几千年的“鬼神灵界“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大量的高精尖技术手段的支持是基础,生产出超高灵敏度精准度的检测仪器,为捕获神秘源信息提供了可能性,但寻找、储备、培养具有通灵的特殊人才是打开“灵界”的关键,专业性加通灵的加持,对解决“玄之又玄”的现象绝对是事半功倍。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在梦中“读取”的,有人说,这就是日有所思的证明,如果真的是这样,你天天去思你所喜欢的人和事,看看会有什么结果?那是门捷列夫的灵魂出体进入了”灵界的信息场“,从神那里得到了”奖励“即”神启“,期待着有更多有识之士高举“道”的旗帜,以开放的思想,严谨的态度,灵性的思维,科学的手段,打开灵界的大门,掌握超级无穷能量的灵性科技,光耀充盈我们的世界。

如果真正迈入了“灵性科技时代”,人类的科技水平一定是较如今空前的发达,社会形态进阶到了新的阶段,万物皆灵,期待着它的来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5 15:2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新颖,见解独到,通俗易理解,深入浅出,不可多得之精品[赞][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5 15: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2-5 15: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费了九牛二虎这之力,总算是把自己感悟的解读出来。虽然字里行间有些卡顿,但想要表达的思绪基本是无遗。近万字的小文,相信如果用心体会,一个通灵的老子,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你的眼前。这个 世界本没有那么复杂,是人类的自大和科学的局限使人类认识不到宇宙的奥秘,,不愿承认这个世界是个多维的世界,其实那个造物主衪就在我们眼前,只是我们绝大多数的人没有特异功能来发现衪,就主观臆断衪的唯心的,是宗教的需要,甚至于是迷信的。这种观念极大地阻碍了人类的法地,法天,法道,延缓了自我晋阶的进度,不失为极大的遗憾。老子的道,怕是还隐藏着更深的东西,也许还有更为深刻细分的内容,这是我心中更大的疑惑。[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2-5 15: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好本文后 ,总感觉有些方面的理解仍是不到位,在“无”“有”之间关系就是这样。老子是个神奇的智者,被尹关长用遥感法感应到后,被堵在函谷关口,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道德经》非作者自愿所为,而且,所有的证据表明,他老人家是个如假包换的仙家。以常人可以理解的角度来解释《道德经》,那么就要扩张自己的思维:“有”就是正常的存在,是人的视力所及的存在,是“宏观”之解,但是“无”解作是没有、不是、不存在,是一种望文生意的解法,绝对不是老子的风格,所以,能与“宏观”相应的就是人类思维中的微观,如此一解,你就可以感觉到离老子《道德经》开篇的高度相吻合,“无”“有”之间“微观”“宏观”之间有了对应。“无”不是无,不存在,而是在人类当时的认知水平下,视觉无法达到,但是却真真实实地存在的东西,“无”就是一种给人感觉是“空”的形态,是极小的质子粒子,甚至更微小的形态。《道德经》的“无”“有”是对人类认知水平可以接受的表达,是看着概念不同,程度不同的物质存在。[飙泪笑][机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5 15: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有深度 语言有色彩 难得的好文章[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9 11:49 , Processed in 0.742949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