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99|回复: 1

主张精神自由是吃饱了撑得吗?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2-21 16: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各流派中,道家价值取向是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
道家的哲学可概括为八个字:“顺乎自然,无为而治”。道家的始祖是老子和庄子。老子主张顺应人性的自然,反对用礼法的繁文缛节来束缚人性。庄子则推崇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

楚王知道庄老师才高八斗,派使者来请他到朝廷做官。庄老师正在河边钓鱼,说我宁可做一只大乌龟在烂泥里爬,也不到朝堂里做泥塑木雕被供奉。这就是道家对官场的态度。庄子很穷,衣衫褴褛足穿草鞋,但我不能拿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去交换那高官厚禄锦衣玉食。
庄子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深刻影响了后代的知识分子。
魏晋时代的隐士嵇康、阮籍竹林七贤,鄙视司马氏王朝的虚伪和黑暗,悠游山林,论道谈玄,吟诗作赋。晋朝聘请嵇康做官,被他骂了个狗血喷头。说官场里“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朝堂上百官“手荐鸾刀,漫之膻腥”,做官不过是吃那只腐臭的死老鼠。
篡权夺位的帝王感受到士人的威胁,嵇康的影响力大,那是非杀不可了。
陶渊明认为人在官场就像鸟儿关在“尘网”、“樊笼”中不得自由。明知道回家种地很辛苦,会让老婆孩子过穷日子,但为了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将县团级领导的乌纱帽“啪”一声甩到办公桌上,乐颠颠的上山下乡去了。他写自己乘船回乡《归去来兮辞》,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简直乐懵了。
如何理解道家的精神自由?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那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长期在专制制度下生活的中国人,习惯于服从权力(奴性)。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为了“自由”,连小蜜和小命都不要了?你有病吧?
阿克顿说:“自由、正义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经常互相斗争以推动历史进步的三种力量”,“自由属于那些充满生机活力的民族,有自由意志的人去创造才能发展。仅仅有物质上的快乐享受而缺乏精神思想的活动,只会使这个民族堕入麻木不仁的状态”。先秦以来,中国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后期的文化专制尤其是清代的文字狱,窒息了民族的活力和升级,导致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和日本。
科技为例,崇尚自由意志的国家,科技创造遥遥领先于世界。抗战期间,北京几所高校流亡重庆,组建西南联大。记者后来访问中科院院士邹承鲁:为什么西南联大条件那么艰苦,却培养出一大批科学家和两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邹承鲁回答:最根本的是“自由”
文化为例,先秦人拥有自由,才有中国文化的第一次繁荣。魏晋人崇尚自由,才有中国文化的第二次繁荣。民国亦如此,清帝国大厦倒塌后,文化言论自由,才有中国文化的第三次繁荣。
经济为例,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为什么能够腾飞?是因为中国发生了一场工业革命吗?不是的,最关键的原因是改革解除了种种管制,人们的自由度增加了。经济学家陈志武在《财富的逻辑》中总结:自由的多寡,决定了生产力的大小
那么社会制度呢?中国人缺少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两千多年了,在上专制独裁,不许自由;在下则甘愿做顺民,不知自由为何物。因此只能陷于改朝换代的死循环中。黄炎培一针见血: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有哪个朝代跳出这个循环周期律
“追求自由和反对自由这两者之间的斗争,构成了一条贯穿人类社会古代历史和现代历史的主线”。
注:节选自李显卿《中国古代诗词导读》第一章“古代文化·制度与文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18 05:15 , Processed in 0.30425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