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33|回复: 1

《道德经》导读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31 19: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德经》,一本被认为是集中华文明智慧的大成之作,迄今为止,不知被古今中外多少人解读过,足见这本书的魅力。

  今天,我希望能以自身对这本书的理解,为那些想要读《道德经》或自认为没有读懂《道德经》的朋友提供一个阅读《道德经》的角度。

  首先,老子口中的“道德”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道德”并不是一回事,但是二者之间却有着很深的联系。

  比如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大小便这三种行为就是公认的有道德的行为,因为大家都这样做的话,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得到很好的维护。

  但是并非所有这样做的人都认同这一点,所以这些人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或者隐蔽的角落,就会“故意”随地吐痰、丢垃圾和大小便。

  而只有真正从内心认可这一观点的人,才能做到无论在哪、有人与否,都会一直保持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和不随地大小便。

  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把这种行为养成为自身的一个习惯,或者说变成为了一种自身的本能,这才是真正的有“道德”。

  那么“道德”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说“道德”是真理,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所遵循的规律。

  我认为这种看法并不正确。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看老子在《道德经》中是如何描述“道”的。

  他说: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段话不是很好翻译,大致意思是说道是一直在运动的,其运动的方式是不断地在虚实之间转换。

  现实中有没有这样的东西存在呢?

  答案是:有。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光。

  我们都知道光已经被证明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光子的运动既符合粒子的运动方式,又符合波的运动理论。

  显然光同时满足了实体和虚体的特点,那么我们就可以认为光既是实体又是虚体。

  再进一步,光有没有可能就如老子所说的道,时刻都在虚实之间转换呢?

  虽然科学尚未证明,但是我认为真相应该就是如此。

  而且整个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也都是如此,大到星辰星云,小到尘埃砂砾,无不时时刻刻都在做着虚实转换这一运动。

  正因如此,老子才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宇宙中存在的所有东西,都是从“道”演化而来,或者说大家始终都是“道”,其本质至始至终从来都没有变过。

  所以“道”既是万物,也是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

  从这一角度看,万物的的确确是平等的。

  因此我们要想读懂《道德经》,最基本的一条就是必须摒弃日常生活中的以价值取向做为判断正确与否的习惯。

  不要每件事都从利益出发,来判断一个行为值还是不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走进老子所描述的“道”的世界。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我们在读《道德经》时还必须记住一个准则——万事万物都是在时刻变化的。

  这个变化并不是指物理或者化学上的变化,而是虚实之间的变化。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很明显,老子认为宇宙并不是什么大爆炸产生的,而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只不过宇宙太大了,而且无时无刻都在变化,其变化的方式就是虚实之间的不断转换。

  这样我们就明白为什么一件事物可以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了。

  也只有把握住这个准则,我们才能真正的看清宇宙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才能明白《道德经》中所讲述的道理。

  这两点大家可以在阅读《道德经》的过程中去验证。

  下面我再简单讲一下什么是德?

  其实德的本质也是道,只不过是道演化出的第一类形态,因为可以独立出一个层次来理解,所以老子将这个层次命名为“德”。

  “德”这个层次较最原始的“道”更容易理解一些,因为就像光的波粒二象性一样,“德”是可以观察到的了。

  我们知道,一种事物,只要可以观察到,就容易被利用。

  比如最早的石器中的石斧、石刀等,石头本来不具备劈砍的能力,可是当人们发现“锋利”的秘密后,将合适的石材磨制得锋利后,石头就具备了劈砍的能力。

  石材在被磨制后所获得的劈砍的能力,就是石材的“德”,而研磨石材将之制作成工具的这种能力,则是人的“德”。

  所以,万事万物的能力,就是万事万物的“德”。

  人类之所以可以成为万物之灵,正是因为人是所有生物中,最善于通过学习和磨练来提高自身能力的物种。

  至于人类为什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我想应该不用解释了吧?

  大家想想看,是不是我们每增加一项能力或者每提高一项能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就会更加轻松呢?

  这是不是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呢?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人类或者说生物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来增加自身的能力呢?

  因为这就是“道”。

  万物皆由道来,所以万物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

  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长期接触一类信息,自身就会与这类信息不断地融合,也就是达尔文所说的“适应”,这样就会慢慢具备处理这类信息的能力。

  反之,如果一个人换了一个生活环境,那么这个人的能力也会随之而有所改变。

  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对“道德”,应该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了。

  最后我再补充一点,一项能力只有在使用时“不经过大脑”,才算真正的德,即老子所说的“上德不德”。

  例如我们使用筷子、走路、还有骑自行车等等,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所以我们才称其为“自然”。

  而依自然之道而行,就是“无为”。

  有关如何读《道德经》,我就说这么多,希望对大家阅读《道德经》能有一定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10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鄙视楼下的顶帖没我快,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17 23:57 , Processed in 0.08628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