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家文化的辩证法
道家文化,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例子,里面的辩证思想是最明显的。《老子》包含丰富的朴素而的辨证法思想有哪些?系统揭示了事物互相对立、依存、转化和往复的关系。概括下老子常用的词组就很容易看出来了。如有无、虚实、强弱、刚柔、雌雄、祸福、善恶、美丑、长短、高下、前后等都是对立的统一,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不能存在。他体察到事物的矛盾会相互转化,“反者道之动”是事物运动的规律。
《道德经》的语句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就是告诉我们,要辩证看待一切。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普遍联系,要顺应它的客观规律性,要相对看待。这种思想的本质就体现了周易中“阴阳辩证”思想。
为什么我们读《道德经》觉得很美,不光语言文字美妙,而且关键是那种充满的辩证思想的智慧,能激发我们的思想,更灵活,更透彻,更生动。矛盾双方相互转化,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双方不仅是对立统一的,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有相互转化的趋势。在《道德经》中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十六章)。意思是说,宇宙间的事物尽在往复变化之中。由此推出一条法则,物极必反,剥极必复。
所以,道家思想中是充满了辩证法的。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都可以在《道德经》中找到与之对应话语,互解。虽然,世界的文化思想博大精深,汗牛充栋,典籍浩如烟海。当我们去寻找它们的底层,去触及这些思想的底层逻辑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都有相通之处。本质的本质的本质是相通的,相同的,是贯通联系的。不同的是形式和描述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