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80|回复: 1

消失的中国古“巫术”

[复制链接]

3

主题

4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2-9-21 16: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巫的传说,在中华大地由来已久。据说湖北“巫峡”的名称,就来源于上古大巫,巫咸。巫咸的事迹,在《山海经》、《尚书》、《吕氏春秋》、《楚辞》、《列子》等典籍中均有记载。他曾为炎帝、黄帝占卜吉凶,也曾用大法力为尧治病延福,还曾为商太戊帝祝祷国泰民安。


从神农到殷商,时间跨度千年以上,所以“巫咸”应该不是一个人名,而是一种职位或尊称,表示巫术高明若神。“巫”,从字形上看上一横为天,下一横为地,中间一竖为交感天地,左右两人为舞,指“通过某种形式沟通天地的人”。“咸”在《易经》六十四卦中,本就表示上下交感的意思。所以巫咸,指感应天地特别灵验的人。在殷商时期,巫承担着沟通“天帝”与“人帝”的任务,传达上天的意志,由此衍生出三种非常重要的职业,史、祝、卜。其中“史”掌管天文历法、历史文献,“祝”主导祭祀祈福,“卜”负责占问吉凶。这三种职业,都需要具备纯粹的精神,摒弃私心欲念的影响,因此常由巫来担任。
有个成语叫“越俎代庖”,出自《庄子》:“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祭祀的时候,哪怕厨房的人忙不过来,主祭人也不会去帮忙。因为他需要清心凝神,沟通天地。看上去好像很清闲,但其实他的工作才是祭祀中最重要的,容不得其他事情的打扰。
古人认为,纯粹无染的内心,加上至诚至敬的态度,便可以沟通到天地的意志,从中得到启示。如《中庸》所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所以古人常以“沐浴斋戒”来表现诚敬,而庄子更进一步,认为不但形体需要斋戒,内心也同样需要斋戒,这便是心斋。
心斋,首先是“若一志”,心志保持专一;然后“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隔绝外界的繁杂,而专注自己的内心;然后“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把自己的内心活动也逐渐消除,空虚无染。通过心的斋戒,把纷乱的意识收回于中,把散乱的精神凝聚为一,由此达到“同于大通”的境地,与道合真。在这种状态下,做任何事情都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犹如通神。所以典籍记载中的巫术,在我们看来也好像是神通一般。


巫术一:祝祷。
我们现在的种种祝福语,只是流于口头的形式,美言而已,但在上古的时候,却并不是这样。《世本》记载:“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之医,能祝延人之福,愈人之病,祝树树枯,祝鸟鸟坠。”大巫巫咸,对着树祝祷,可以让树枯死;对着鸟祝祷,可以让鸟坠落。祝福他人,可以让人增添福寿,疾病自愈。听起来很玄幻,但并不一定完全是无稽之谈。
张至顺真人也曾经说过,修行人修为到了一定的程度,心中不能有恨,因为“恨谁谁死”。真正精纯的精神,是具有无形力量的,可以映照现实。所以古中医设有“祝由科”,通过祝祷的方式来治愈疾病。
中医的医字,古作“毉”,其下为“巫”,因为中医正是由“巫”所开创,《世本》有“古者巫彭初作医”之说。在《黄帝内经》中,便记载了中医“祝由”之术。通过祝祷疾病产生的根由来治愈百病。包括现在的部分农村地区,仍然还保留了这一传统。一些德高望众的老人,通过“碗中竖筷子”等一些神秘仪式,断言疾病由来,如冲撞鬼神、丢了魂魄等等,再用祝祷的方式消除这些根由,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祝祷是否有效,与自身修为密切相关。古人心思单纯,精神专一,所以多有灵验。而到今天,人人智慧超群,伪诈私心充塞天下,大家早已经失去了纯粹无染的精神,没有了至诚至敬的态度,所以祝祷也就只是说说好话,而失去了实际效用。民间祝由术的使用,也大多是与世无争的老人,或自己的至亲之人才有用,因为亲人之间的爱,相对更纯粹一些,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爱。


祝祷,连祈人之福都失去效用,也就更不用说祈国家之福了。古巫尚可以“祷于山河”,到了春秋战国,连祈雨这样的事都已经沦为御民的手段,做做样子罢了,到当下,几乎已沦为宗教专属,封建迷信。虽说儒家一直非常重视祭祀,认为它的重要性不亚于军国大事,可失去了掌祝的至诚之人,也就失去了祭祀的核心,正如孔子所说,“如不祭”,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而更重要的是,随着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以往只能靠祝祷来祈求实现的,现在有了更为便捷的方法。如中草药的使用,比祝由更容易见效,并且不需要精神层次的修行,人人都可以轻松掌握。想让鸟坠落,大可使用弓箭;想让大树枯萎,大可使用刀斧。因此巫祝之术的没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5-2-10 18: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边撸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21 03:46 , Processed in 0.6180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