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84|回复: 0

我所理解的国学

[复制链接]

2

主题

6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2-17 12: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学之态日盛,是好事。但,到底什么是国学,什么又该教给学生呢?
人们所说的“国学”,通常被称作“汉学”或者“中国学”。至于具体内容,国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范畴。
我所理解的国学,从时间范围上来说,始于公元前475年,终于公元1990年。从内容上来说,国学是文化的精华,没有糟粕一说。只要是出现在这一时间段的经典,都可以作为国学读本。
这样划分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封建社会结束了人类的神话时代,开启了人类的童年时代,所以可作为国学的源头,值得一提的是,百家争鸣的盛况,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这一时期的思想基础是空前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造成数据的堆积,更造成思想的平庸,人们习惯了数据分析,失去了文化的情感表达,民族文化越来越没有特色。
第二、国学说到底,传递的是一种意识层面的精神,并没有固定的读本,一切国学读本都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杰出人物总结出一些读本。其中就有一部分人,借国学之名,做非国学之事,比如厚黑学。
有一点疑问,现代人对国学读本做了一些修订,出版了所谓的新编国学读本,比如新版“三百千千”。目前所知的一些国学读本,都是经过几千年历史的苛刻验证的成果,新版的国学读本能否经受得住时代的检验?
毕竟,这是一个方法大于内容、“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新编国学读本,是降低标准的次品,还是实实在在的珍品,恕我对国学研究不深,不能得出结论。但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慎重使用这些读本,是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
历史上的国学读本,从专业上来看,分为很多门类,最有吸引力的是几个类型。
一是野史类。这部分内容对人的想象力培养,是极有开拓力度的。
二是奇论类。比如“奇门遁甲”学说、道家学说、鬼谷子学说。
三是历史类。比如“二十五史”,对于塑造三观是大有帮助的。
四是礼仪类。这部分在教学中最有效果,缺陷是,如果教学过程不够活跃,容易造成思想僵化。
这样划分下来,在校内,要教给学生的是历史类和礼仪类,在校外,要学习的是野史类和奇论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19 16:01 , Processed in 0.82616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