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66|回复: 0

国学还有什么用?在现代是不是没什么价值了?

[复制链接]

2

主题

9

帖子

1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7
发表于 2023-3-3 09: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定义下国学的范畴——个人看从华夏文明根源出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吸取了各种文明输入,以中华文明为基础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医学等学说和方法的集中称呼,叫做国学。

现在很多人说,国学没什么用,是死的学问,只是国家用来洗脑愚民的政策。
即使是一些国学爱好者,也是单纯的读读书,考考古,作为自身的一个身份证明。
对于如何认识、如何学习国学,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真正有价值的国学,不是学来的,是用来的。
死记硬背来的是“死”掉的国学,活学活用掌握到的才是“活”的国学。
举几个例子。
例子一:
比如在上学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学习,该如何掌握科学知识。不要只看《富兰克林自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什么意思呢?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释为“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其进自不能已矣”——意思是学习且时时联系,自己对自己越来越纯熟感到喜悦,对学习的持续深入停都停不下来。
这就是“心流”啊,虽然很多人说朱熹把儒家思想带偏了,带向“愚忠愚孝”,但至少这句朱熹的认识,要比现在人教版教材说意思为“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要对“学习的本质”的认识要深入的多。
我之前有另外一篇文章,更系统的讲了我对《论语》开门三句话的认识
例子二:
工作后对经济脉络不能了解和把握,对所谓国进民退、藏富于民、利益分配的机制不清晰,不明白。不要只看《国富论》、《资本论》;
春秋时管仲在齐国推行的”官山海“的政策;
西汉时候的《盐铁论》对于国家盐铁专营的经济影响;
王莽和王安石的并不成功的社会经济改革实验;
商鞅、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清朝雍正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经济变法;
这些对当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有着巨大的理解认识上的价值。而且这些经济制度不仅大规模实施了,而且他们的价值与效果都被各种不同的人不同的方式记录了下来,有各种不同的解读可供参考和思索。
例子三:
当有了孩子,不知道该如何沟通交流、不知该如何教育。不要只去学习儿童心理学,快乐教育。
从教写文章的《龙纹鞭影》,到曾国藩写给儿子的信,到《了凡四训》,都是能够教孩子从自己做起,改变人生,改变未来,跨越阶级的好文章,关键是自己讲,自己也要用。

了凡四训》是古代著名劝善书,作者是明朝著名官员、思想家袁黄。全文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分四个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

综上,我的看法是,说起国学的时候,不要把国学当个过时的东西,当个死东西。而应该把自己作为用这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字,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不排斥这种状态。
当做一座自家宝藏,不是用来叩拜,而是用来攫取,去捡拾,去应用。
当做一个神器,不是作为遗迹,擦净上面的灰尘,去好好使用。
当做一种天赋,不是一种不得已拥有的遗传疾病或者一根盲肠,去好好激发。

这种认识建立起来,国学,其实很容易。
唯一的困难,是很难去告诉别人,我在学国学,因为我们其实是在用。
也很难去告诉别人我们学到什么地步了,因为我们并不拼背下来多少,我们只注重这是一种可能性和一种选择。
但,这又有什么所谓呢?好用才是真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20 02:36 , Processed in 0.26548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