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96|回复: 0

道家和中医中的魂魄观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3-3-3 09: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魂魄文化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生死观和民族文化,并作为传统代代相传。尽管整体上有各种不同立场的学说,但其本质并没有改变,那就是神魂形魄、阳魂阴魄,都是“精神”:魂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而魄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所以不能简单地将“魂魄”理解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或把魂魄作为类似于天主教或基督教中的灵魂概念来理解都是不准确的。在道家,魂魄与阴和阳、天地和“道”这一宇宙的本源和万物运行的轨道紧紧相扣,把个人、社会和大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加以阴阳平衡、互体和相互转换的性质,成为一套逻辑自洽的生命学说
魂魄观最初老子主张是“道”主宰下的自然和万物的生生不息,而不是作为个人的存在的无限延续,后来诞生的道教则认为可以通过一系列魂魄的修炼术维系后者。道家的魂魄观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同一性和共生性,所以尊重自然道法,强调阴和阳、三炁五行之炁相互转换、互依互根的特点,是一种朴素的哲学观。
一、魂与魄的含义
  道家认为,一个有生命的人,他的魂魄是团聚的,这就是生命的实相。人的元神由魂魄聚合而成。《云笈七签》载:“夫人受生于天魂,结成于元灵。天魂生之根,元灵生之胎。”道家谓人有三魂:一曰胎光,二曰爽灵,三曰幽精。胎光,太清阳和之气也。主神,中医判断一个人死亡就是胎光丢了,胎光丢了的人,则命不久矣。三魂中最重要的是“胎光”,这是生命之光,如果它没了,这个人也就没了。胎光就是生命之光,故称神明,是人最可宝贵的。所谓黯然神伤者,就是胎光晦暗,人就会出现抑郁,满眼灰色,了无生趣,甚至求死。丢魂若失胎光,就是所谓的行尸走肉,虽然身体仍然在活动,也有思想意识,但是在道家眼里已经是死人一个。爽灵,阴气之变也。灵,就是人和天地沟通的本领,人机敏的反应程度,爽灵代表的是智力,反应能力,侦查力,判断力,逻辑能力等等。“灵”是由“靈”简化而来。“靈”是什么意思?底下一个巫,通过念咒语、动嘴来与天地沟通。这种仪式古代叫祝由。每个人都有爽灵,这个灵是很快的。爽,就是快的意思。很多人有心算的本事,随便告诉他一个日子,他能告诉你那天是星期几。这是无法用逻辑推出来的,是一种天赋的本能。爽灵决定了人的智力、慧力以及反应的快慢。小孩子聪明伶俐也就是天赋爽灵出色,弱智的孩子要么是丢了爽灵,要么就是爽灵发育不良。幽精,阴气之杂也,决定一个人的性取向和生育能力,决定人将来会爱什么人。我们常说的“被什么人勾去了魂”,这里的魂指的就是幽精。很多人失恋以后痛不欲生,看谁都不顺眼,再也没有爱的欲望,那是因为幽精受损,其实就是伤神了。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人之能思虑计画者,魂之为也;能记忆辩别者,魄之为也。”也就说,魂附于气,偏于无形;魄附于形,与形难分。魂的功能常常表现在精神方面;魄的功能常常体现在形体方面。
还有七魄:1.道家谓人有七魄,各有名目,分别为: 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一魄:吞贼,(就是现在所说的免疫力),会在晚上会消灭虚邪贼风,异己(细菌微生物),消除身体内的有害物质。二魄:尸狗,狗是看家护院的,很警觉。人即使睡着了,也会对周围环境有感知,就是身体在睡眠之中的预警能力。三魄:除秽,秽,内秽,身体代谢产生的废物。四魄:臭肺,人休息睡着了还要呼吸,休是人的肉身躺倒;息,即是呼吸之间的停顿。五魄:雀阴,爱情鸟飞来的影像。在晚上控制生殖功能的恢复,例如晨勃。六魄:非毒,凝聚、把气和神聚集到一点叫做毒。非毒就是把寒毒、热毒等驱散,扩散掉,防止癌症肿瘤等等,那些积劳成疾的,多半是睡不好的,睡不好真的对身体危害很大;七魄:伏矢;命魂,管七魄,主意识。矢通屎,人的精气就是从大肠通过有益菌群把糟粕化腐朽为神奇,化为精。真正化生精气的地方在丹田,人的精气就是从这发酵,这就是伏矢魄的作用。所以,伏矢魄出了问题,那这个人要么浑浑噩噩,精气浑浊;要么精亏气短,精气不足!好汉经不住三泡稀,究其原因就是伏矢魄没有机会去化腐朽为神奇,肚囊之物就被排出体外,这不但不能产生精气,还会亏空丹元。所以便秘之人、大便稀溏之人大抵是伏矢魄有问题,需要固本培元。


“魂魄”是产生于中国的一种对于人类生命机制及死后归宿的解释,它将人生命的物质与精神两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拆解,即将人的精神部分拆解为主宰主观意识的“魂”,和主宰人身体的内在成长运动轨迹的“魄”,类似于“潜意识”。“魂”指人的主观精神与意志,它的活动可以脱离身体的限制,“魄”是特有的理论,它代表精神层面中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然生成的生存逻辑。这种天然的指引,被认为是来自宇宙和世界运行的最深处的内在逻辑及原始性征,在道家则被称为“道”。因此,“魄”也可以被理解为“道”散播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的种子,道法自然的理论是魂魄观成立的基础。《黄帝内经》在“藏象学说”中提出了人与人之间差异的根本是五藏“神”不同的观点,所谓“五藏神”也可称为五脏“神”,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心神为神,肝神为魂,肺神为魄,肾神为志,脾神为意。


同时,道家的魂魄理论体现了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内在关系中的同一性和附着性。对这种性质的表述,西方的研究也有类似的可供参考的说法,如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中所说的“原始关系”。他认为,人类最初与自然处于同一状态,人类的觉醒,在于其发现自己是与大自然和其他人完全不同的分离的个体。这种意识最初是潜在的,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的活动依然与大自然保持着同一和协调,顺应自然地生活,仿佛自然作为母体,与每一个个人之见存在着“脐带”。婴儿即便从母胎中脱离,仍然会在功能上与母亲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进一步而言,如包括人类在内的不同物种日夜作息的协调都反映人类与生俱来的、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潜在行为准则。这种脐带般的关系就是“原始关系”,而它的存在使人在生活中得以拥有安全感、舒适感,因此很多人在个人觉醒之后选择了回归原始关系,而不是从自然的母体中完全脱离,也就是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原始关系”的脐带长期以来深藏于人类的身体中,暗中指导着人身体的成长。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与道家看待自然与人的理念不谋而合。弗洛姆的研究更容易被现代人理解,对它的了解有助于认识道家对“道”和“魄”的概念定义。
二、魂与魄的区别
魂魄之别,历来有很多观点,如阴阳之别、五行之别、器官之别、动静之别、升降之别等,在道家,这些差别的源头都在于“道”的性质。要理解“道”,需先理解“炁(气)”。“炁”是先天之炁”,气是后天之气,炁和气代表一切具有运动性特质的存在,是构成万物的基础要素,类似于物理学中的“field(场)”。“炁气”说的出现被中国各古代哲学和中医流派所继承。道家认为,《无能子》云:“天地未分,浑浊一炁(气)”,《悟真篇》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道与气类似,中医和易经认为气分阴阳(两仪),故又称“阴阳二气”。
但道家所说的“炁”是人之真炁、天地紫炁、无极神炁,无形无象,炁极化为气。炁是太一、太乙、光天一炁、性光、金华、灵魂之精光,是先天之炁,精微物质能量,是无极所生,天地之“先天一点真炁”成为生命之源,是元亨利贞之“元”,所以说炁也是是构成人体和形成生命的最基本能量及物质,是生命活力、生机的源泉。“始元玄”三炁生“阳和阴”三炁,其中“和炁”非阴非阳,是与“阴炁”、“阳炁”并存的状态,类似中医中的“平和-阴平阳秘”,“和”是名词,不是关联词。三炁生(包含)五行之炁,各五类:元阳之炁、少阳木炁、太阳火炁、衰阳之炁、厥阳之炁;元阴之炁、少阴金炁、太阴水炁、衰阴之炁、厥阴之炁。道家的“阴和阳五行”学说所说的五行是五阴五阳,再加和炁,比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及五运六气学说所说的五行和三阴三阳(六气)多了不少,区别明显。
魂魄的首要区别,是阴阳之别,魂属阳,魄属阴。《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是宇宙本源,一即气,二即阴阳,阴阳既矛盾又融合,从而形成新的和谐,这是世间万物诞生和运行法则。《左传》中记载着关于魂魄的故事,其中子产云:“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当人初具形体时,就有了魄,来引导形体的发育成长,有了运动,就产生出了阳气,所以有了魂。根据魂魄的定义,二者虽然与物质存在紧紧相关,却并非实物,仍属于精神层面的阳和阴。根据神魂形魄的共识,魂自然可以理解为“元神”,而魄却不能理解为单纯的“身体”,而是暗中指挥身体按照自然的规则发育,给人的成长和行动提供规则和动力,确保身体各部分正确运行其技能的主使。换句话说,就是在精神层面上控制身体(包括大脑)成长和行动的“元神”。

阳是天,高明、运动、温暖、向上、张扬的;阴是地,浊重、凝固、冷冽、下沉、藏受的,这些属性,同样作用于魂魄。《关尹子》曾系统地将魂魄与阴阳、五行联系起来,概括这些分别,如:“一运之象,周乎太空,自中而升为天,自中而降为地。无有升而不降,无有降而不升。升者为火,降者为水。欲升而不能升者为木,欲降而不能降者为金。木之为物,钻之得火,绞之得水。金之为物,击之得火,镕之得水。金木者,水火之交也。水为精为天,火为神为地,木为魂为人,金为魄为物。”魂魄分别从属天和地,故一个上升、一个下沉,二者又都以人的身体为根,在人活时,都不能彻底离开人体,因此代表着五行中的木和金。《内观经》又云:“动而营身谓之魂,静而镇形谓之魄。”
三、魂与魄的关系
魂魄分别是人精神层面的阳与阴,支配人的意识与身体的活动。但正如经典太极阴阳图所显示的,阴阳无法一刀切开,而是相互附着、相互依存的。
《仁经》认为:魄就是精气神,魄为魂之基,魂清而神灵,神灵而气正,气正者则灵魄抱一。《道德经》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是道家及道教对于魂魄关系最核心的观点,后来道教又以此为典,设计了“守一”这一修炼方术。营即魂,道家认为,魂魄只有各司其职、相依相合,人才能存活。人从出生开始受魄指挥着身体的发育和活动,使身体与外界接触,将获得的信息收纳进来,然后,负责心理部分的魂再通过这些信息进行思考和判断,以助于接下来更好地发起主观能动行动。如果没有魂,人无法进行思考,只剩下生理的本能;如果没有魄,魂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只有二者守一,人才为人。
魂和魄最初都是空的,随着人的成长而充实。根据“道”的行为,奔跑、觅食、社交、繁衍、攻击和防御,这些自然生成的欲望、举动,是由魄主导的;有了经验、信息,大脑就开始运作,人记忆、思考、判断、计划,填充魂,最终形成思想观念,再进一步给魄提供资料,继续与世界进行于自身有益的身体活动,这是由魂主导的。人从来都不能凭空思考,也不能脱离大脑继续存活,所以,人的整个认知和生存的过程,都是由魂和魄共同运作、抱一的过程,没有抱一,魂的动性导致其有可能游行得太远,难以回归,使人魂不守舍,意志消迷;魄的静性导致其有可能在过度挥霍身体的情况下日渐衰弱。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成长经验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个性,每个个体的魂都是不一样的。阴属性的魄在人体内收纳信息,而阳属性的魂都在运动中收集反馈信息。《白虎通》云:“魂犹伝伝也,行不休也。”人只要活着,思想永远不会停止,但最终还是要反馈给身体,以供魄的强化,魄主持形体,为魂提供所依的资源,故此一直有以魂守魄,以魄安魂的说法,就像树根和树叶,树根扎根大地,为树提供生命力,长出树叶,树叶又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源给树根使其更加茁壮;又像水和船,船要依托水的力量才能漂浮起来,遨游万里,但如果脱离了水,就毫无用处了——二者相离又必须相吸,既不同又相融,这与阴阳互根的属性是相同的。
既然魂魄分属天地,人死后,就会回归天地。“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阴阳循环,使得生命的繁衍无休无止,《庄子》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魂魄彼此分离后,思维和行为都会停止(但是心理的脑子没绝对停止和八小时内知觉还是有的,所以最好不要哭或说不好的话,会刺激到形似“脑死亡”的濒死之“人”,更有离谱的或无法解释的灵异事件,间接证明“死亡只是一个幻象”),一个人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被宣判死亡(脑死亡和心死亡,脑死亡为器官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活体移植成活率高,但是容易诱发癌症,因为排异反应等),肉体会腐烂直至消失,精神层面也因魂魄的分离而消散,魂承载的记忆、意志不会像宗教中的“灵魂”那样得以保留,而是不复存在,完全化为气而回归自然,这是彻底的肉身死亡。但是,气、炁或精神之光,是否已经携带生命信息或基因编码信息融入宇宙天地之中,我们应该保留存疑和科研精神,不能一概否定,毕竟人类(包括对死亡、宇宙)
的认知尚有极其有限。死而不亡者寿。
与灵肉分离、死后有灵魂继续存在的西方观念相比,中国及道家则认为灵肉以相合为基础,在存活的过程中不断分分合合以充实发展,无法彻底分割,并更强调身体的重要性。最终一切又回归天地,如此循环往复,达成阴阳调和、道法自然的局面。
中医中的魂魄:中医这方面的内容也是来源于道家,中医与道家,溯本归源、源于一体,但还是有很大区别。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魂是高级的精神系统,魄是低级的精神系统。胎光,就是生命之光,主管人的生命活力。爽灵,主管人的智商和情商。有人不怎么学,数理化考高分的人就是爽灵比较强。幽精,主管人的爱恋、审美、性取向。西医所说的抑郁症,就是魂出了问题的典型代表。一般人,除非天赋异禀,不然绝大多数人的精神力都是差不多的,三魂中一魂太强,就会侵占另外两魂的能量。高智商高情商的人,一般情况下更不容易产生纯粹的爱恋。因为爽灵太强,侵害幽精。过分心思技巧的人也不容易长寿。具有较高艺术造诣的人一般会得抑郁症,因为幽精太强,侵害胎光。
七魄则对应人体的系统和七情:臭肺是肺部呼吸系统的功能缩影,同时对应悲的情绪;除秽对应人体的泌尿水液系统,也是惊的情绪缩影;雀阴对应人体的生殖系统,同时也对应恐的情绪;晚上做完床上运动之后,第二天早晨还能晨勃,就是阴雀的功能比较强,如果睡觉歇不过来,这就是阴雀受损了。伏矢对应人体的大肠系统,也是思的情绪体现;吞贼对应人体的消化和免疫系统,也是忧的情绪体现;非毒对应人体的肝胆排毒系统,对应的情绪是怒;尸狗对应人体的心与脑血管循环,对应的情绪是喜。魂有造梦的功能。这是魂在夜间的一个表现。魄还有运动的功能。气魄,体魄,魄力这些词所描述的,就是魄在白天的一些功能。
很多疾病,现代西医医学无法治愈拯救的疾病;通过道医、中医治疗,往往能有“奇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20 02:30 , Processed in 0.13380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