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76|回复: 0

《道德经》第一章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3-3 13:5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我将从为人处世心身状态来展开讲述。


一.解释上文

“无”用来表述天地混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有”属于物质范畴。“无”是和有相对立的。“无”是具体的物质之所以存在的结构方式、时空关系、运动和变化形式等,有和无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世界的本体是精神和物质相统一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道性是永恒的 、至诚的、无私无欲的。无欲指的是没有自我外在的欲望。只有无外欲,才能进入客观存在的道的境界
    “观其妙”是同一说,前提是无欲。“观其徼”是对立说,面对的是现实世界,前提条件是“有欲”。只有无欲才能有欲。“无欲”的境界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世界的本体是旋转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宇宙和人生奥妙、玄机是蕴藏于玄的。
    以上老子《道德经》第一卷第一章,宇宙万事万物构成了有的世界,气之类的构成了无的世界。阴阳对立、虚实相合,与中医理论同出一源。时间、空间是无的,世界山川是有的。现在人们生存,是因为有了房子的空间,所以人们可以生存。


二.为人处世

为人处世,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行利他之事,则己得利益。只有无欲才能有欲,当你格局越大之时,心中能容万物,若求有欲,但行无欲之事。


三.心身状态

若你是焦虑或者正在抑郁之人,你在因何而焦虑、因何而抑郁,你将自己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感受天地带来的清气与正气,是不是顿时有醍醐灌顶之感。或者去爬山、去寺庙,感受天地之间浩然存在之气,去静下心,做一些让自己开心、快乐之事,去体会生命的律动,去感受自然之母的愉悦及快乐。
为何大多数疾病是身心疾病,在中医来说是心里藏事,从西医来讲,是情绪作用。现在社会是物质社会,在追求过多物质的同时,忽略了精神的追求,所以有越来越来精神方面及心理方面的问题出现,现在该是追求你内心富足的时候了,去追求老子的道,去追求老子的善,去追求心中的信念及永恒。
愿我的文字能对您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19 18:51 , Processed in 0.08711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