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92|回复: 0

老子——道家第二阶段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4-11 14: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思宇丝语整理


第九章,道家第二阶段,老子。传统的说法是,老子是楚国今河南省南部人,与孔子同时代,而比孔子年长。孔子曾问鲤鱼,老子很称赞老子,以老子为名的书,后来也叫做道德经,因而也被当做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现代的学术研究使我们改变了这个看法,认为老子的年代晚于孔子很久。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

在这方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老子其人的年代问题,另一个是老子其书的年代问题,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因为完全有可能。是的,确有个名叫老丹的人,年长于孔子,但老子这本书却成书在后。这也就是我所持的看法,这个看法就没有必要否定传统的说法。因为传统的说法并没有说老子这个人确实喜欢老子去读书,所以我愿意接受传统的对老子其人的说法,同时把老子一书放在较晚的年代。事实上我现在相信这部书比我写中国哲学史实假定的年代还要晚些。我现在相信,这部书写在我编在会师公孙龙之后,而不是在他们之前。

在中国哲学史里,我是假定他在会师公孙龙之前,这个改变是因为老子里有许多关于无名的讨论,而要讨论无名,就得先要讨论过名。所以他出现于会师公孙龙这些名家之后,这种立场并不需要我坚持说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绝对没有联系,因为这部书里的确有一些老子的原话。我所要坚持的只是说,整个的看来这部书的思想体系不可能是孔子以前或同时的产物。可是,为了避免学究气往下,我宁愿用老子如何如何说,而不用老子一书。如何如何说。正如今天我们还是说日出日落,虽然我们完全知道日既不出又不落。

道无名在前一章里,我们已经知道名家的哲学家通过对于名的研究,在发现超乎形象的世界方面获得成功。可是绝大多数人的思想都陷于形象之内,仅限于实际世界。他们见到了实际要都陷于形象之内,极限于实际世界。他们见到了实际要表达,他也并不困难。他们虽然使用名来咫尺,可是并不自觉。他们是名,所以到了名家的哲学家,开始思索名的本身。这种思想就标志着前进一大。

思索明就是思索思想,它是对于思想的思想,所以是更高层次的思想形象之内的一切事物都有名,或者至少是有可能有名,他们都是有名。但是老子讲到,与有名相对的无名,并不是超乎形象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名。

例如,共享是超乎形象的,但是并非无名。不过另一方面,无名者都一定超乎形象,道家的道就是这种无名的概念。

老子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32章说道,堂无名,苦苦,矢志有名。第41章说道,影无名在道家体系里有有与无,有名与无名的区别。这两个区别实际上只是一个,因为有无就是有名无名的省略。天地万物都是有名,因为天有天之名,地有地之名。每一类事物有此类之名,有了天地和万物,接着就有天地和万物之名。这就是老子说的矢志有名,但是倒是无名,同时一切有名都是由无名而来。所以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因为道无名,所以不可言说。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对于道有所言说,只好勉强给他某种代号。所以说我们称他为道,其实道根本不是名。也就是说我们称道为道,不同于称,桌子为桌子,我们称桌子为桌子。意思是说他有某些属性。

由于有这些属性,他就能够凝为桌子。但是我们称道为道意思,并不是说他有任何这样的有名的属性,他纯粹是一个代号。用中国哲学常用的话说,倒是无名之名。

老子第21章说,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福。任何事物和每个事物都是由道而生,永远有万物,所以道永远不去,道的名也永远不去。他是万事之始。所以他见过万物之时,永远不去的名仕常名,这样的名其实根本不是名。所以说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这个命题只是一个形式的命题,不是一个积极的命题。就是说他对于实际没有任何肯定到家的人这样想,既然有万物,必有万物之所从。生者这个者,他们几个代号叫做道,道其实不是明道的概念,也是一个形式的概念,不是一个阶级的概念。就是说这个概念对于万物之所从,生者是什么什么也没有说,能够说的只有一点。就是既然道是万物之所从,生者,他必然不是万物中之一物。因为他若是万物中之一物,他就不能同时是万物之所从生者每类物都有一名。但是道本身不是一物,所以它是无名补。

一物生是一有万物,生是万,有万有生含韵着。首先是有,首先,儿子在这里不是指时间上的先,而是指逻辑上的先。举例来说,我们说先有某种动物,然后才有人这个先是时间上的先,但是我们说是人一定先要是动作,这个先是逻辑上的,先。对于物种起源的论断是对实际的肯定,需要查理达尔文多年观察研究才能够做出。

但是上面我们说的第二句话对实际无所肯定。

他只是说,人的存在,逻辑上含韵动物的存在,用同样的道理可以得出万物的存在,含蕴,有的存在。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就是这个意思。老子这句话不是说,曾经有个时候只有无,后来有的时候有生于无。他只是说我们若分析物的存在,就会看出在能够是任何物之前,必须先是有道是无名是无,是万物之所从,生者。所以在世有之前,必须是无有无生有。这里所说的属于本体论,不属于宇宙发生论。它与时间与实际没有关系。因为在时间中,在实际中没有有,只有万有。

虽然有万有,但是只有一个有老子。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22生3,三生万物。这里所说的,一是指有说道,生一等于说有生于无,至于二三,有许多解释。但是说一生二二生3,三生万物,也可能只是等于说万物生于有,有是12和3是多的开始。

自然的不变规律。庄子天下说,老子的主要观念是太医有无常,太医就是道,道生医,所以道本身是太医,常就是不变。虽然万物都永远可变再变,可是万物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本身不变。所以老子里的肠子表示永远不变的东西,或是可以认为是定规的东西。老子说,去天下常以无事,又说天道无亲,常以善人。

万物变化所遵循的规律中,最根本的是物极必反,这不是老子的原话,而是中国的成语。他的思想无疑是来自老子,老子的原话,是反者道之动和见曰,远远曰反。意思是说,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质,如果向极端发展,这些性质一定转变成他们的反面。


这构成一条自然规律。所以获悉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福,少则得多则获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所有这些矛盾的说法,只要理解了自然的基本规律,就再也不是矛盾的了。但是,在那些。

这条规律的一般人看来。

有。哎,他们确实是矛盾的,非常可笑的。所以老子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或可问,假定有一雾到了极端,走向反面,极端意思是什么意思?任何事物的发展是不是有一个绝对的界限?超过了它,就是到了极端。在老子中没有问这样的问题,因而也没有做出回答。但是如果真要问这样的问题,我想老子会回答说,画不出这样的绝对界限,可以适合一切事物,一切情况。就人类活动而论,一个人前进的极限是相对于他的主观感觉和客观环境而存在的。

以艾萨克牛顿为例,他感觉到他对于宇宙的知识与整个宇宙相比,简直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所有的对于海的知识,牛顿有这样的感觉。所以尽管他在物理学中已经取得伟大的成就,他的学问距离前进的极限仍然很远。

可是如果有一个学生刚刚学完物理教科书,就感觉到,凡是科学。


思宇丝语 秋文心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21 11:38 , Processed in 1.21576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