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80|回复: 0

小结:道家与儒家的差异(2)-有为与无为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4-13 08: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结:道家与儒家的差异(2)-有为与无为
我们日常经常听到,儒家要入世,是有为;黄老强调无为而治。是否真是如此?我们引用《道德经-48》的问题:统治者无为,那么如果逢乱世,其他人有为,我们除了批判,就管好自己就好了吗?如春秋战国,如匈奴侵犯汉朝,我们就一直无为?怎么理解无为?所以,有必要厘清。
1. 无为而无不为。先来看老子的无为:
《道德经-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经-3》:…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16》: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道德经-1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29》: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道德经-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所以,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作”,特别是不要因为个人私欲。“欲取天下而为之”,初心就错了,什么都是错的。初心不是为了取天下,而是无为、无执。
无为是“让万物自化”,让百姓自发的去改善,让他们都感觉到“我自然”。用简单来说,君王不需要干多余的事情,让政策符合民心即可,如果一个政策符合民心,不需要你去宣传,民众将自化。这时候“无为”就是“无不为”,表面上看你什么都没做,但民众都自化了,你什么都做了。
所以,正逢乱世,各国君子都想着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老子的无为主要是想消解统治者对百姓过多的控制与干涉,给百姓以更多的生存空间,以使社会恢复并保持和谐与秩序。
2. 如果现有的政策不符合民心呢?那么就去改正它。此时的有为也符合“无为”。“有为”与“无为”是相对的,符合自然的,符合道的,就是“无为”。掺杂个人好坏、立场、私欲的就是“有为”。不管你的私欲是为别人好,还是为别人坏,都是“有为”。
3.君主之无为,其主要工作在于立法,让法度符合人心,与此相应,就是必须有执法的人,即所谓臣。庄子在《天道》说:“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上必无为而用天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管子·心术上》也说:“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耳目者,视听之官也,心而无与于视听之事,则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者,物过而目不见,声至而耳不闻也。故日:“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老子也在上一章中说:“…圣人在天下,歙歙(xī)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这是以心与九窍比喻君臣,君是心,要不妄作。臣应有为,注其耳目。所以:君无为而臣有为。君臣各有分工。
一家企业大了之后,如果老板还天天亲临一线,忽略了大局的无为,那到最后基本是“凶”。如果一个国家,君主天天老是想整点事,“妄为”,那也是凶。宋仁宗、明仁宗,谥号为“仁”,你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干了什么事,好像都挺无能的。宋仁宗甚至一辈子都没离开过京城。
4、再来看孔子,孔子大部分言论是对弟子说的,多是学生,是臣,所以,自然想匡扶天下,要有为。因此,给人造成了有为的印象。但从一些句子也能发现一些端倪:
《论语·为政篇-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泰伯篇-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论语·颜渊篇-1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论语·阳货篇-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所以,孔子也会觉得当领导,当君主,最重要的是树立榜样,为政以德,为人以正,其他事不必多干。就跟老天一样,什么都没干,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5、所以,①无为和有为也是一对阴阳,也是相对的。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干,是不瞎搞。
② 是否“无为”一切以是否符合道作为判定的标准。
③ 君主无为而臣有为,在社会实践上都需要。“道”虚无缥缈,很难抓的住,是否符合“道”也很难判断。所以光强调“无为”也脱离社会实践,可以作为一个大的指导方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21 11:35 , Processed in 0.6414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