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76|回复: 1

道家思想(5.2庄子其书:《庄子》)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1-27 16: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讲:韩 鹏杰(西安交通大学)
《庄子》这本书
后来的道教里也把它叫《南华真经》
庄子的著作原来有十万多字 到现在呢,留下了六万多字
习惯上把庄子的这些六万多字 分成三个部分,叫内篇、
外篇和杂篇 内篇有七篇文章,外篇有
十五篇文章,杂篇呢有十一篇文章 合起来三十三篇,哲学论文
那么,习惯上认为
庄子的内篇的七篇文章 最能够代表庄子的思想。
外篇杂篇里边有些内容 有后人的伪托和他学生的作品
所以我们的讲课呢,主要是以
庄子内篇的七篇文章,再加上外篇里边的《秋水》等文章
来作为我们讲解庄子思想的主要的能容
所以在一开始,我介绍一下《庄子》 加上书名号的《庄子》,它的这个内七篇文章
以及《秋水》等篇文章的它基本的内容,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 《庄子》这本书
《庄子》的内七篇文章,第一篇文章就是《逍遥游》 这代表着庄子思想的、
追求的最高的境界 说到这个《逍遥游》,大家首先要注意这个"游"字
它能够帮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庄子的思想
按理说,这个"游"字应该是走之旁,可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三点水
因为你去游的地方未必有水啊,但是为什么这个"游"字要带上三点水呢?
在庄子的文章里边,用这个"游"字,其实是这样的一种象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片生命之海 每个人都像一条鱼一样
在自己的生命之海里边自由自在地游动
水越多,你游得也就越自由
这水啊,就像道一样
你这积累得越多,你自己活动的空间 获得的自由也就越多。
"逍遥"的含义呢 就是一种自由、 自在、
自主的生活的境界 在《逍遥游》这篇文章里边,讲了三个著名的故事
一个是大鹏和蓬间雀的故事 一个是"定乎内外之分,辫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的故事
还有一个是有一点小风就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的故事
但庄子认为,其实这三个人都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 绝对的逍遥 真正的、
绝对的逍遥是什么呢?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无待的境界,"待"就是"期待"的"待"
无待就是没有条件,他们都还是需要条件
而不受任何条件束缚制约的才是真正的 逍遥游。
所以庄子追求的是一种绝对的、 自由的、 自主的 这种生活。
当然,这 只能说是在一种想象中才能够存在的
但庄子会把这种境界描绘得非常地美 给人一种远目高举的、
向往的那样的一种思想 和情感。
那第二篇文章呢,就是《齐物论》 齐物齐论
庄子在《齐物论》里面讲过,"道未始有封"
"封存"的"封",道是无差别无边界的
所以庄子认为,万物其实都是平等的,这叫齐物
各种观点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不必要老追究你对我错,或者我错你对
齐物齐论,这个后面我们继续 再进一步地讲解。
那庄子的文章的第三篇呢,就是《大宗师》 大、
宗、 师,都是尊敬崇拜的意思
那庄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是值得尊敬崇拜的呢? 是大宗师呢?就是那些得道的人
所以,庄子在《大宗师》里边讲了至人真人等得道的人
这个与道合一
这才是真正的大宗师的面貌
庄子的第四篇文章呢,就是《养生主》
《养生主》里边有两个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一个呢就是庖丁解牛,一个呢就是泽雉 水边的野鸡。
所以庄子在《养生主》里边 讲了人顺应自然,这样的一种生活的方式、
方法 那庄子文章的第五篇呢,就是《人间世》
庄子的《人间世》里边,其实是讲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些自处和处事的这种智慧
所以庄子在《人间世》里边
讲了颜回的故事:颜回听说魏国的国君很不像话
就要去找他、 去批评他 去指责他。
孔子就对他讲 你停了吧,你这样去,你无异于把自己的命就送掉了
你连自己都没有保护好,你还怎么样地去批评指责别人?
庄子借用孔子和颜回这个名字,讲的是一个
人首先要保护自己,然后你才有资格去进一步地做 更重要的事情。
在《人间世》里边,庄子讲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他发挥了老子的无用的思想
其实,老子讲的无用是以无为用
比如说,你拿泥土做一个陶器,外面有的部分是它的这个
边缘的部分,可是我们用的是它的那个无的,也就是空的部分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 所以老子讲的是以无为用,就像我们住的房子一样
有的部分是这个房子的棚顶、 是地面,是墙壁,可是我们用的这个空间是它这无的部分
但庄子把老子的思想,又推到了一个极端 庄子认为这个无用啊,才是真正有大用。
比如说一棵树 长得弯弯曲曲的,你做家具
它也用不成,对,做什么它也用不成 可是它能活很长的时间。
所以庄子认为这个 无用就是一种处世之道。
有用,比如说 "桂可食,故伐之",所以经常被人伐掉。
"漆可用,故割之" 漆可以用,所以经常被人割,割生漆嘛
所以庄子把这个老子的无用思想发展到了一个另外的一个
极致的地步,以无用作为一种处事的 智慧。
这是在《人间世》这里边包含的内容 那庄子的文章的第六篇呢叫《应帝王》
"应"就是"应该",什么样的人应该做帝王、
做领导者呢? 那庄子认为就是讲无为而治
一切有为的,那都是一种伪善 这个都是一种多余。
所以只有用这种无为的 混沌的方式,才能够做这种帝王,做这种
领导者、 统治者。
庄子的 最后的一篇文章,内七篇里边的最后一篇文章叫《德充符》
坦率地讲,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 庄子这个地方讲的"德"呀,并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道德
他是在讲一种心态,什么样的一种心态呢? 是一种忘形、 忘情的心态
人忘记了自己的形体,不受自己外在的形体所左右、 所束缚 你就与道合一了。
人忘记了自己 一般性的情感,不为一般性的情感、 情趣所左右 那你就自在逍遥。
所以"德"是一种,这样的一种忘情忘形的心态 而"充"就是充实,"符"就是验证
怎么样来验证这种心态呢? 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呢?庄子在《德充符》里边讲了一些非常奇怪的人
我们习惯上把这样的人叫做,原来叫残废 后来觉得残废不对,叫残疾
其实读了庄子这篇文章,我觉得"残疾"这两个字,也不好意思出口
因为庄子讲的这些人,有的人天生就没有腿 有的人背上长个大瘤子,有的人肩膀比脑袋高
可是他们忘形,不为自己在这种形体上 所谓的丑陋、
所谓的缺陷所左右 既然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样子,那这就叫天全
有什么可残疾,有什么可残废,有什么可残缺的呢? 这些人内在的精神世界非常地丰富
深刻,所以人们一开始与他们打交道的时候还不太习惯,时间长了,忘记了他们的
所谓的外表的丑陋,而为他们内在的无限的、 丰富的、
深刻的精神境界所吸引 所以庄子在这里边讲了一个道理,就说,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一个人心态好了,忘情忘形 对,那你这个外表的这种束缚,慢慢地
就被忘掉了,它不成为左右我们的一种力量 不成为让我们纠结的一个事情
所以这是庄子内七篇里边的这七篇文章:《逍遥游》、 《齐物论》、
《大宗师》、 《养生主》、 《人间世》、
《应帝王》和《德充符》 当然,《庄子》的外篇中也有
几篇,大家也认为非常能代表庄子的思想 比如说著名的《秋水》篇
大家所熟悉的"望洋兴叹",和"子非鱼" 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于《秋水》篇。
还比如说像《列御寇》、 《至乐》
这也是我们在后边讲到庄子的思想里边 会引到的这个文章。
好 关于《庄子》,也就是《南华真经》这本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5-3-14 08: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7 07:13 , Processed in 0.29959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