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13|回复: 2

臻经典《吕祖太乙金华宗旨》(净明派)浅释2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7 19: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极则返,故蒙净明许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别传之旨,接引上根。闻者千劫难逢,受者一时法会,皆当仰体许祖苦心,必于人伦日用间,立定脚跟,方可修真悟性。我今叨为度师,先以“太乙金华宗旨”发明,然后细为开说。
【浅释】
物极必反,承蒙净明派许逊祖师,慈悲度化众生,特授予这个教外别传的方法,接引最上乘的根器。这个道法千载难逢,听闻者一时有缘,都要礼敬许逊祖师的苦心,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坚定志向,方能得道证真。我今天有幸成为介绍人,先以《太乙金华宗旨》发明心地,然后再详细展开说明。
极则返,衰到极致,物极必反。
故蒙净明许祖,垂慈普度,承蒙净明派许逊祖师,慈悲度化众生。许祖,净明派祖师。
特立教外别传之旨,接引上根。佛家也有教外别传一说。正传经本,是有道可学的;但是,如果教授经本的人自己都不会了,就教成错误的东西了。就像《道德经》在世间泛滥无穷,有几个人还能读懂?连本子都拿不对、经本的顺序都不对,根本学不到真道。许逊祖师是真仙,所以在正传经本之外再传一旨,接引上根上根,指真正的修道人,也就是见地、福德、定功都了不得,是最上的根器。
闻者千劫难逢,这个道法千载难逢。闻者,指这些上根之人。
受者一时法会,皆当仰体许祖苦心,听闻者一时有缘,都要礼敬许逊祖师的苦心。
必于人伦日用间,立定脚跟,方可修真悟性。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坚定志向,方可得道、证真。
这是指离座,不是离开禅堂下了座就没得好做了。下座在日常生活、日用之间,正是我们修道做真功课的时候,那是大功课。最终的大功课是在行道当中、在日用之间来做的。
我今叨为度师,我今天有幸成为介绍人。叨为,成为;度师,介绍人。
先以“太乙金华宗旨”发明,然后细为开说。先以《太乙金华宗旨》发明心地,然后再详细展开说明。
这部经是个总概括,如果懂了,一切法都可以归在这部经下。但并不是说其他法做不到这一点,其他法也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因为大家是这样的因缘,所以就可以以这部无上之法作为总指归。
太乙者,无上之谓。丹诀总假有为而臻无为,非一超直入之旨。所传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为妙。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於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气,“水乡铅只一味”者此也。
【浅释】
“太乙”,是指无上。一般修丹道的多从有为修到无为,不是最直接的方法。我这里传授的宗旨,直指本性,不假方便,所以最妙。“金花”是指光,光没有具体的形色,用“金花”这个名字,是为了借用光无形无相而有千变万化作用的意思,来形容先天真气,《入药镜》所说“水乡铅,只一味”者,也是指的这个先天真气。
太乙者,无上之谓。太乙就是无上。什么时候“有”上?有形有相的是“有”上;无形无相的是“无”上。太乙就是指形而上的大道。
丹诀总假有为而臻无为,非一超直入之旨。丹道这些口诀都是借助“有为”法而臻于“无为”之境,并不是那种一超直入的妙法。道家所有的丹诀之法都不是顿超的法门,练铅汞、练婴儿姹女、练外丹、内丹,都不是顿超直入,都是假借“有为”而再证入“无为”,这些假借之法相当于佛家的次第修法,相当于教下。
这部道家经典相当于佛家的《六祖坛经》、佛家的禅宗,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道”的法。这部经说是定功,实际上是顿悟之法。顿悟,不是顿然想明白,想是永远想不明白的,因为前面讲了,道是离名相的。
所传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为妙。我这里传授的宗旨,直指本性,不假方便,所以最妙。
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於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气,“金花”是指光,光没有具体的形色,用“金花”这个名字,是为了借用光无形无相而有千变万化之作用的意思,来形容先天真气。
刚才讲了,只要戳破一点,金花就打开一点点,透过洞(金花),背后的那个,就是先天太乙之真气。
“水乡铅只一味”者此也。《入药镜》(道家修丹道时所用)说“水乡铅,只一味”者,也是指这个先天真气。水乡,指水中金,就是铅(铅是指离中虚,汞是坎中满)。铅、汞这些是丹道常用比喻术语,铅喻命,汞喻性,实则性命同源,铅汞非二,皆归元、一、真之性。还有许多其他常用比喻,如阴阳、龙虎、神气、坎离、婴儿姹女等。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丹道里所有奇奇怪怪的词汇都直接归入大道了,告诉大家这部经含摄丹道的全部,不要往形而下去落,而是直接往形而上去归。

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居日月中。《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郁罗肖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儒曰:“虚中”;释曰:“灵台”;道曰:“祖土”、曰“黄庭”、曰“玄关”、曰“先天窍”。
【浅释】
回光返照的功夫,完全是指向内在的,专注于天心,天心就是双目(日月)之间。《黄庭经》上说:“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就是面孔,那面孔上的寸田,指的不是天心又能是什么呢?在方寸之中,有神仙宝台的圣境,有天宫朱门的奇景,是最虚明灵验之神的所在。儒家称为“虚中”;佛家称为“灵台”;道家称为“祖土”“黄庭”“玄关”“先天窍”。
回光之功,全用逆法,这是要做功夫了,回光返照的功夫,完全是指向内在的,做功夫是逆行。
凡夫是顺行,顺习气而行、顺气脉而行。比方我们常人是任脉升、督脉降,这叫顺行,这样“行”,身体元气用完,一辈子就过去了,身体就不能用了。但修道要逆行,如果是修丹道,是从河车开始修,河车从后面最下的尾闾上来,到天顶,再从前面下来,这叫逆行,把气逆行,然后把阳一点点补回去。但这些修丹道的法都是形而下之法,属于水乡铅(铅汞、坎离)之类的法。
这部经含摄这些法又超越这些法。虽然不教这些法,但是都有解释。可见这部经在道家的经典里不属于丹诀类的法(丹法和诀法)。道家修道人里没有几个人敢学或者有资格学这部经,甚至有的道家修道弟子排斥这部经,就像佛家里有很多教下的宗派认为禅宗是邪法一样。
真正的逆,不是丹道里讲的逆行河车、补阳气。逆行河车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是“借有为臻无为”的法,是丹道里的逆法。这里说的回光之法也是逆法,但不是有形、有相、有为的逆法,是直入“无为”的逆法,是直接从有为归入无为的法。这种逆是大逆,是彻底逆,这是“回光之法,全用逆法”的意思。
我们眼睛看东西的时候,是把神往外注,去追,注不了就戴个眼镜往外追,还要拿个望远镜看清楚,这是凡夫的顺法。逆法怎么修?是拉回来,在心底看,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在心底。要到什么程度呢?逆到把一切影像全逆回心底,一通打碎,这样去逆,彻底的逆。
注想天心,逆回到天心里、回归到天心里。天心就是一切影像的放映源。
打一个粗浅的比方,胶片放影室有一个放映机放胶片,隔出50米的屏幕上有个电影影像放出来了,在电影影像里修道怎么也修不成。逆法就是把影像收回镜头这儿,最后把它灭掉,只剩放映源,回归天心,而不是往外去找。
天心居日月中。天心在哪儿?在日月之中。日月就是我们双目。双目之中的“中”是在哪儿?并不是两眼正中间的第三只眼。天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左、不在右,不在身体之内、不在身体之外。天心是放映源,身体、世界都是被放映源放出来的,逆法就是回归到天心里。
《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黄庭经》是中医经常用到的,经常有的人墙上会挂一个黄庭内景图,所谓“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江山”,半升铛(半口锅)为什么能煮下江山?因为一粒粟、半升铛指的就是天心就是放映源,江山就是放映源放出来的影像。寸田,就是《西游记》里讲的“灵台方寸山,三星斜月洞”,就是天心。天心可治生,天心可以治天下万事万物,一切众生全在这里管着呢。
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尺宅就是面孔,那面孔上的寸田,指的不是天心又能是什么呢?
方寸中具有郁罗肖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在方寸之中,有神仙宝台的圣境,有天宫朱门的奇景,是最虚明灵验之神的所在。
这个方寸、寸田、天心,是一切影像的根源。找到方寸了,就找到元神了,元神住在天心里。找到元神、认识元神就能找到天心,找到天心就能认识元神。但要安静、放松,要专心而不是努力,一努力就学不了道了,不可用力,一用力就坏了。
儒曰:“虚中”;释曰:“灵台”;道曰:“祖土”、曰“黄庭”、曰“玄关”、曰“先天窍”。儒家说的“虚中”、佛家说的“灵台”、道家说的“祖土”“黄庭”“玄关”“先天窍”,这些词都是一回事,都是天心。
如果只是记住这些词汇,以一个词汇去解释另一个词汇,俩都不懂,还是不懂。咱们不要学世间那些耍嘴皮子的人,一定要靠真的领悟,真明白了,起什么名字都可以,没领悟之前背诵多少都没有用,这些词一概都可以不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2-11-27 19: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乙金华宗旨没有3版释义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7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4-4 02: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占坑编辑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18 15:00 , Processed in 0.603568 second(s), 6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