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集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27|回复: 1

大巧若拙_论中国艺术之拙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1-29 14: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艺术的某些核心特质,可以概括如下:
重写意而非重写实,
贵抽象而非贵具象,
常留白而非常直白。
善归纳而非善演绎。

简而言之,
中国艺术的核心特质或独特气质,
可以用一个字来表示:
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一旦有了美和善的建立,
便必然产生丑和恶的对立。

然而: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美的过度——是“过度”而非“极致”——便是做作。
善的过度——是“过度”而非“极致”——便是虚伪。
所谓不道,即是人为,而非自然。

那么,中国艺术以“气韵生动”为最高准则,但为什么在中国艺术的作品中,却大量出现“古朴苍老”的形式呢?
窃以为,这背后的道理,亦是如此。

中国艺术,是自然的艺术。
所以,虽然其背后的最高准则是“气韵生动”,但如果作者因此而在作品中,刻意追求“气韵生动”,那么,其弊有三:
一:不自然,而流于做作。
二:无留白,而导致肤浅。
三:太生动,而导致死寂。
老子有云: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生动”的尽头,生无可生,那结果,便是“死寂”。
生生不息的源泉,不是“生”,而是“死”——死而复生。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所展现的“盎然生机”,并非源于那“郁郁葱葱的欣欣向荣”,而是源于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潜力”。
而这“生命潜力”,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藏”字。
而此诗彼草的魅力,便来自这“藏”字。
而中国艺术的魅力,也正在于此“藏”字。

佛家所谓:无尽藏。
何谓“无尽藏”?
能“藏”,
故能“无尽”。

道家所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中国艺术,
求天工而去匠心,
贵自然而轻人为。
故其表现形式,
并不“止于万物”,
而是“归于道”。
因为,
如果“止于万物”,
那“万物”之后呢?
......
而如果“归于道”,
那道之后,
便是“生生不息”。
因为,
道生万物。

故道德经有云:“反者,道之动。”

故:
若欲求“气韵生动”,
而非求“表象生动”,
则必于“道”中求,
必于“藏”中求,
必于“反”中求。

古则新,
拙则巧,
苍则翠,
老则幼。

故中国艺术,
往往于“古拙苍老”中,
而藏“新巧翠幼”,
故能“气韵生动”,
而“生生不息”。

是谓曲则全也,
是谓大巧若拙也。

2022.11.06
南山之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5-3-25 21: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支持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道藏集

GMT+8, 2025-4-7 04:57 , Processed in 0.5016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技术支持 by 巅峰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